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考试试题 >> 某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全线推荐采用设计时速为100km/h

某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全线推荐采用设计时速为100km/h

来源:焚题库  [ 2017年8月10日 ]  【
简答题 某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全线推荐采用设计时速为100km/h。路基宽度按六车道,路基宽26.0m采用二级路标准。工程全长94km,用地89000亩,拆迁房屋70000mzzUV6h4NXw.png,路基计划土石方1000万mlDIObqJRgg.png,特大桥1座、大桥19座、中桥27座、隧道6座、涵洞1处、服务区3处、天桥12座。工程总造价79亿元。工程设计包括:标准横断面、路基边坡、边坡防护、路基排水、特殊路基处理等。除收费站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外,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区内气候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春秋干旱多风,冬季干寒漫长,夏季短促,雨量充沛,昼夜温差悬殊,河谷盆地与山坡上部、阴坡和阳坡之间往往有较大的差异。问题: 1.固体废物都有哪些类型?如何影响环境? 2.简单进行环境风险分析。 3.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有哪些? 4.运营期噪声防护有哪些原则? 5.生态影响的保护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主要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生产废料以及少量危险废物。(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公路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产生的,产生生活垃圾的位置主要分布在公路两侧的施工营地附近,这些生活垃圾如得不到妥善处理,必然会给沿线水环境及景观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运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重点发生在服务区和收费站,主要来源于来往车辆司乘人员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大。(2)生产固体废物。公路建设一般需要外借土石方,其中部分土石不可避免以垃圾的形式进入环境,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它们主要产生于公路沿线路段和所用料场、拌合站、运输便道等附近。此外,固体废物还包括路面建筑材料,如沥青等,如果随意弃置,不加管理,将对公路沿线景观和公路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由于本公路属于干线公路,建成通车后,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化学危险品的运输不可避免。预计本区段内运输的危险品主要是农药、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等。过路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种类难以估计,但数量较少。公路营运后,行驶车辆相对增多,公路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随之上升。如果危险品车辆在江河大桥出现翻车,事故车辆掉入河中,将造成重大生态破坏。 3.(1)建筑施工时必须详细考虑建筑项目周围的环境状况,视实际情况而定。声环境敏感点应设置施工防护距离,昼间130m,夜间500m。施工场地应在防护距离外设置,若在防护距离内有声环境敏感点,则必须采取隔声措施,使噪声降低至《建设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方可允许施工。(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时,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同时,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昼间,禁止夜间施工。(3)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4)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施工机械操作工人及现场施工人员应按照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以个人防噪声用具为主,对高噪声设备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可配备耳塞、耳机、防声头盔等防噪用具。(5)减少施工交通噪声:由于施工期间交通运输对环境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量,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进入居民区时在限速,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或杜绝鸣笛,合理安排运输路线。(6)使用较新及较宁静的技术: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可从根本降低源强,同时要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7)如果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还会导致周边噪声超标,则可以给予受影响人群一定的经济补偿。(8)对学校、医院敏感点,应与该单位协商作业时间,以不能影响学校上课、病员休息为主,学校考试期间不要作业等。 4.(1)一般防治道路交通噪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做好规划设计工作,这包括做好路线的规划设计,尽可将线路远离噪声敏感点,这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要给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降低交通噪声,例如加设声屏障、种植绿化林带等。(2)解决原则:①对于近期、中期环境噪声预测结果超标的敏感点将采取防噪技术措施,对于远期超标的敏感点,由于距离时间较长,不可预期的因素较多,依据有关规定,本报告不予采取防护措施;②对本工程高架桥路段,高架桥路肩已经对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声屏蔽的作用,且工程实施容易,花费较少;③由于声波衍射的原因,声屏障对其60m以外的敏感点防噪效果较差,因此,当敏感点距离公路边界超过60m时,一般不采取声屏障措施,而视情况采取隔声窗等其他措施;④由于声波衍射的原因,其长度要长出敏感点两侧各40m左右,敏感点所有房屋方可得到保护;⑤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在通过入口密度较大的村镇路段设置禁鸣标志,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⑥加强拟建公路和连接线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环境监测工作,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⑦经常养护路面,保证拟建公路的良好路况。 5.(1)农田保护措施。(2)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措施。(3)水生生物保护措施。(4)水土流失的减缓措施。(5)取、弃土场生态影响的消减措施。(6)避免对生态用水的阻隔。(7)落实公路两侧的绿化带的营建工作。

查看试题解析 进入焚题库

纠错评论责编:lzy080201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