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安全评价师 >> 基础知识 >> 2016年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三节

2016年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三节

中华考试网  [ 2016年6月3日 ]  【

  2016年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三节

  第3节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知识要求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

  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反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二者并不严格加以区分,而统称危险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和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场所等。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能量、有害物质失控则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含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

  1)设备故障(含故障):故障是指设备、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

  2)人员失误: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安全管理是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3、危险源

  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呀财产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内在因素):指在生产现场,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以及载有有害物质的载体。

  第二类危险源(外在因素):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危险源的几个关系:危险源与危险有害因素密不可分;危险源与事故;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危险源的控制

  危险源的控制: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减小危险物质、避免或减小事故损失的技术

  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知识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

  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行为性

  物的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环境因素:室内、室外、地下(含水下)

  管理因素:组织结构、责任制、规章制度、投入、职业健康管理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第一类 人的因素

  第1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1—6项

  1) 负荷超限1101(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图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 健康状况异常1102;

  3) 从事禁忌作业1103;

  4) 心理异常1104(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负荷超限);

  5) 辨识功能缺陷1105(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199。

  第2类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2—4项

  指挥错误1201(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操作失误1202(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错误);监护错误1203;其他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299

  第二类 物的因素

  第1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1—15项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2101(强度不够210101等);

  2、防护缺陷2102(无防护210201等)3、电伤害2103(漏电210302等)

  4、噪声2104(机械噪声210401等)

  书P105-106

  第2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22—5项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等。

  注:新标准按照危险化学品分8大类2208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爆炸品(220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2202)、易燃液体(2203)、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220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济(2205)、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2206)、放射性物品(2207)、腐蚀品(2208)

  第3类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23-5项

  致病微生物2301(细菌、病毒、真菌、其它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归2302、致害动物2303、致害植物2304、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2399

  环境因素-5项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1(场所狭窄、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等)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32(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狭窄、地面杂乱等)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33(隧道缺陷、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等)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39

  管理因素-6项

  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不健全41、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未落实4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不完善43、职业安全健康投入不足44、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45、其他管理因素缺陷49

  例题:

  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包括具体类型。

  2、是一个加油站的问题

  1)安全评价的程序;

  2)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3)针对加油站的特点写出适合的安全评价方法;

  4)指出加油站安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砸伤,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颠覆等;3)机械伤害:包括铰、碾、割、戳

  4)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伤害;

  5)触电:电流流过人体或人与带电休间发生放电引起的伤害,包括雷击

  6)淹溺:各种作业中落水及非矿山透水引起的溺水伤害

  7)灼烫:不包括电烧伤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8)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包括高处落地和由平地落入地坑;

  10)坍塌: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及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

  17)压力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

  2、职业危害分类

  按《职业病目录》职业病有10个种类:

  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症、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原则和方法

  1、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原则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预测性原则

  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1)经验分析法:对照分析法、类比推断法、专家评议法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或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度分析,事故树、事件树、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五、重大危险源辨识知识

  1、重大危险源概述: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建(构)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

  3、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申报范围如下--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适用范围: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并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到适用范围。其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等。

  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辨识:

  以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作为“临界量”进行辨识

  1)锅炉申报范围: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化量大于等于10t/h);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度,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2)压力容器申报范围:介质压力容器程度为极度、高度、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3)压力管道申报范围: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6、企业危险建构物重大危险源辨识:

  1)煤矿(井工开采)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煤尘爆危险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煤层自燃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3)尾矿库:全库容≥100万m3或者赤坝高≥30m的尾矿库。

  7、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P121--130

  1)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的特征P121

  2)储存场所重大危险源的特征P121

  3)煤矿重大危险源的特征

  8、重大危险源控制:

  1)重大危险源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

  2)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目的,不仅仅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而是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将事故限制到最低程度,或者说能够控制到人们可接受的程度;

  3)重大危险源总是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的危害物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生产、加工、储存超过了临界数量的这些物质。由于工业生产的复杂性,特别是化工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9、重大危险源的监督与管理

  1)重大危险源的分级: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2)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职责

  3)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

  六、监控化学品的核对

  1、监控化学品分类

  第一类:可作为化学武器的化学品;第二类: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前体的化学品;第三类: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主要原料的化学品;第四类:除炸药和纯碳氢化合物外的特定有机化学品。

  2、监控化学品的生产

  国家严格控制第一类监控化学品的生产。对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化学品的生产实行特别许可制度,特别许可办法由国务院化学工业主管部门制定。

  3、监控化学品的使用

  4、监控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置。

  七、易制毒化学品的核对

  1、遏制毒化品的分类:第一类: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第二类、第三类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济。

  2、遏制毒化品的生产;3、遏制毒化品的经营。

  八、特定种类危险化学品的核对

  国内部分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某些种类危险化学品列为“特定种类危险化学品”并进行强化管理。在此时间区间内,进入这些地区从事安全评价,应当根据当地法规对“特定种类危险化学品”进行核对,并要求被评价单位按当地法规管理。

  九、易制爆化学品的核对

  国内一些地区对易制爆化学品进行特殊管理,安全评价中遇易制爆化学品,应该进行核对,并提示被评价单位按当地要求进行管理。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能力要求

  一、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危险性辨识

  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2、总平面图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道路、储运设施等分析识别。

  3、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4、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二、独立生产单元、辅助单元工艺危险辨识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和有害因素的发生进行考察;

  2)当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来进行考察;

  3)在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小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察;

  4)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和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察;

  5)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察;

  6)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装置等进行考察。

  2、对具有行业特征和专业特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自己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3、典型单元过程(单元操作)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

  2)单元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是由所处理物料的危险性决定的;

  3)当处理易燃气体物料时要防止爆炸性混和物的形成。特别是负压状态下的操作,要防止混入空气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当处理易燃固体或可燃固体物料时,要防止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

  5)当处理含有不稳定物质的物料时,要防止不稳定物质的积聚或浓缩。

  三、设备设施装置危险性辨识

  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2)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生产、制造;3)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4)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5)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6)是否具有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等。

  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化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检查: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是否有可靠的耐腐蚀性;是否有足够的抗高温蠕变性;是否有足够的抗疲劳性;密封是否安全可靠;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

  2)机械加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以根据相应的标准、规程进行。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磨削机械安全规程;剪切机械安全规程;电机外壳防护等级等。

  3、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就紧密结合工艺的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2)是否属于粉尘、潮湿和腐蚀环境;3)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4)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5)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6)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7)电气火花引燃源;8)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9)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接措施是否可靠;10)管理制度是否完善;11)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的可靠性;12)自动控制的可靠性,如不间断电源、冗余装置等。

  4、特种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

  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应按相应的规程标准进行识别。

  5、企业内特种机械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厂内机动车辆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在已有重物时使用前铲、在车辆前部有重载时下斜坡、横穿斜坡或在斜坡上转弯、卸载和在不适的路面或支撑条件下运行等引起的翻车、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间的碰撞、楼板不牢固或承载能力不够造成的楼板塌陷、设备不合适造成载荷从叉车上滑落、电缆线短路、油管破裂、粉尘堆积或电池充电时产生氢气等,可能导致的爆炸及燃烧、动载车辆在运送可燃气体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火源、在没有乘椅及相应设施时,不应载有乘员:肢体被夹入运动的装置中、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带子之中、不正确的操作或者物料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

  6、登高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的登高装置有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缺陷、支撑基础政党或毁坏、不恰当地选择了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悬挂系统结构失效、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损坏、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因为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负载指挥爬高、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稳、不清洁造成跌落、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与障碍物或建筑物碰撞、电动、液压系统失效、运动部件卡住。

  四、作业场所危险性辨识

  1、危险物质和有害因素辨识

  1)物质危险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

  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织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内容构成。

  2、工业毒物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工业毒物的危害程度在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分为。Ⅰ级:极度危害;Ⅱ级:高度危害;Ⅲ级:中度危害;Ⅳ轻度危害

  列入我国国家标准中的常见毒物有56种

  Ⅰ级12种;Ⅱ级26种;Ⅲ级12种;Ⅳ5种

  3、生产性粉尘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有粉尘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并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肺病(尘肺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当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

  4、工业噪声与掀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工业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等3类。

  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已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和频率。

  振动危害的识别应先找出产生振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5、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表现为:高温、高湿环境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物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当热调节发生障碍时,轻者影响劳动能力,重者可引起别的病变,如中暑。水盐代谢的失衡可导致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严重时引起循环衰竭和热痉挛。高温作业的工人,高血压性病率较高,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在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高温可造成灼伤;低温可引起冻伤。

  6、辐射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射频辐射危害主要表现为射频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两个方面。

  五、生产、使用与储存危险辨识

  1、爆炸品危险因素辨识

  爆炸品的危险特性包括:敏感易爆性、遇热危险性、机械作用危险、静电火花危险、火灾危险、毒害性。

  危险因素辨识:1)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是否具备去识别;2)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是否具备去识别;3)从单个仓库中最大允许储存量的要求进行识别;4)从分类存放的要求方面去识别;5)从装卸作业是否具备安全条件的要求去识别。

  2、易燃液体危险因素辨识

  1)易燃液体的分类:

  A根据易燃液体的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闪点<28°;乙类:28°≤闪点<60°;丙类:闪点≥60°

  B根据易燃液体闪点的高低,依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将易燃液体分为下列三类:第1类:低闪点液体,闪点<—18°;第2类: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第3类:高闪点液体,闪点≥23°

  2)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易燃性、易产生静电、流动扩散性

  3)易燃液体危险因素识别

  从易燃液体的生产、使用、储存状况和技术条件方面去识别其危险性;从易燃液体的生产、使用、储存的防火要求方面去识别其危险性。

  3、毒害品储运危险辨识

  1)危险特性主要有:氧化性、遇水遇酸分解性、遇高热明火撞击会发生爆炸、闪点低易燃、遇氧化剂发生燃烧爆炸。

  2)毒害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危险识别:生产、使用、储存技术条件方面的危险因素识别;生产、使用、储存毒害物品库房的危险因素识别。

  六、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分析

  1、厂址选择需考虑的危险有害因素

  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前期工作的规定进行。

  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废料场及环境保护工程等用地,应与厂区用地同时选择。

  厂址选择应对原料和燃料及辅助材料的来源、产品流向、建设条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应对其进行多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厂址宜靠近原料、燃料基地或产品主要销售地。并应有方便、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港口的连接,应短捷,且工程量小。

  厂址应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发展规划所必需的水源和电源,且用水、用电量特别大的工业企业,宜靠近水源、电源。

  散发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厂址,应位于城镇、相邻工业企业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应位于宣窝风地段。

  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厂址应满足工业企业近期所必需的场地面积和适宜的地形坡度。并应根据工业企业远期发展规划的需要,适当留有发展的余地。

  厂址应有利于同邻近工业企业和依托城镇在生产、交通运输、动力公用、修理、综合利用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协作。

  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

  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得选为厂址:

  1)发震断层和设防烈度高于九度的地震区;2)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3)采矿陷落区界限内;4)爆破危险范围内;5)坝或堤溃决后可能淹没的地区;6)重要的供水水源卫生保护区;7)国家规定的风景区及森林和自然保护区;8)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9)对飞机起落、电台通信、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规定有影响的范围内;10)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高压缩性的饱和黄土和Ⅲ级膨胀土等工程地质恶劣地区;11)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

  列地段和地区不得选为厂址:

  2、总体规划时需考虑的危险有害因素

  1)工业企业总体规划,应结合工业企业所在区域的技术经济、自然条件等进行编制,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2)工业企业总体规划,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3)有条件时,与城镇和企业在生产、交通运输、动力及生活设施等方面协作。

  4)厂区、居住区、交通运输、动力公用设施、防洪排涝、废料场、尾矿场、排土场、环境保护工程和综合利用场地等,应同时规划。当有的大型工业企业必须设置施工生产基地时,亦应同时规划。

  5)工业企业分期建设时,总体规划应正确处理近期远期的关系。

  6)联合企业中不同类型的工厂,应按生产性质、相互关系、协作条件等因素分区集中布置。对生产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工厂,必须采取治理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方面的规定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

  1)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施工及检修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2)危险和有害因素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符合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应联合多层布置;

  B.按功能分区,合理地确定通道宽度;

  C.厂区、功能分区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

  D.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

  3)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区域的通道宽度,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A.通道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及露天设施对防火、安全与卫生间距的要求;B.铁路、道路与带式输送机通廊等工业运输线路的布置要求;C.各种管理线的布置要求;D.绿化布置的要求;E.施工、安装与检修的要求;F.竖向设计的要求;G.预留发展用地的要求。

  4)在考虑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和有关设施,并应减少土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

  当厂区地形坡度较大时,建筑物、构筑物的长轴宜顺等高线布置,并应结合竖向设计,为物料采用自流管理及高站台、低货位等设施创造条件。

  5) 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布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暴晒。

  6) 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布应防止有害气体、烟、雾、粉尘、强烈振动和高噪声对周围的危害。

  7)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布应便于合理地组织货流和人流。

  8) 总平面图布置应使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与空间景观相协调,并应结合城镇规划及厂区绿化,提高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整洁的工作环境。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注意事项

  一、 注意列出危险有害因素的代码

  二、 注意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单元化

  三、 注意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纠错评论责编:ZCF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