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医学理论 >> 操作指导 >> 文章内容

2017年《临床操作指导》预习笔记:蛛网膜下腔阻滞

考试网   2017-01-12   【

  蛛网膜下腔阻滞

  【准备】

  1.麻醉前对病人的评估:

  (1)确定ASA分级,禁食、禁水6小时。

  (2)适应症:适用于下肢、下腹部、盆腔、肛门及会阴部手术。

  (3)评估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是否合作,脊柱是否畸形,是否存在低血容量、穿刺部位感染、凝血系统异常,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合并症、脊椎外伤或有严重腰背痛病史)。

  2.物品准备:

  (1)麻醉相关监测的准备与连接:ECG、NIBP、SpO2、PETCO2。

  (2)急救用具及急救药物、麻醉机、气管插管用具等。

  (3)局部麻醉药物与穿刺用具的准备:一次性使用脊麻穿刺包、消毒剂、局部麻醉药。

  【操作】

  1.体位:一般可取侧位或坐位,以前者最常用。取左侧或右侧卧位时头前屈垫枕,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背部与床面垂直,平齐手术台边沿。若患肢不能屈曲,可取被动体位,健肢屈曲。

  2.穿刺点的确定:脊麻一般选择腰3~4或腰2~3棘突间隙,最高不得超过腰2~3棘突间隙,以免损伤脊髓。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脊柱相交处相当于腰3~4棘突间隙或腰4棘突。

  3.穿刺方法:先行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消毒后穿刺点处铺无菌孔巾,检查穿刺针与针芯是否匹配。直入穿刺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直,针尖稍向头侧作缓慢刺入,并仔细体会针尖处的阻力变化。当针穿过黄韧带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觉,继续推进常有第二个“落空”感觉,提示已穿破硬脊膜与蛛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腔。如果进针较快,常将黄韧带和硬膜一并刺穿,则往往只有一次“落空”感觉。拔出脊麻针的针芯,见有脑脊液顺畅流出,将配置好的局麻药液缓慢注入,10~30秒注完后退针,穿刺位置贴无菌敷料,患者缓慢的改平卧位。

  4.调节平面:根据体位调节,酒精棉球测试温觉减退或消失平面,针刺皮肤试痛测试痛觉减退或消失平面,观察运动神经麻痹情况测试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用重比重溶液时,病人头端越低,麻醉平面越高,注药后15-20分钟阻滞平面固定。

  5.观察监测仪显示数据及病人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注意事项】

  1.针尖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拔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流出,如未见流出可旋转针干180度或用注射器缓慢抽吸。经上述处理仍无脑脊液流出者,应重新穿刺。穿刺时如遇骨质,应改变进针方向,避免损伤骨质。经3~5次穿刺而仍未能成功者,应改换间隙另行穿刺。

  2.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可能引起一系列生理扰乱,其程度与阻滞平面有密切关系。平面愈高,扰乱愈明显。因此,须切实注意平面的调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