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考研 >> 专业课程 >> 专业辅导 >> 文章内容

心理学考研重点:心理测验的编制(1)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6年1月27日]  【

  三、编辑项目或题目

  (一)搜集有关资料

  测验计划编好后,就要搜集有关资料作为命题取材的依据,一个测验的好坏和测验材料的选择适当与否有密切关系。为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材料要丰富

  资料搜集愈齐全,命题工作便愈顺利,这样测验内容便不致有所偏颇,而且能提高行为样本的代表性。如编制人格测验,搜集的资料应包括:人格的主要理论,用于描述人格的术语,临床观察的资料,以及其它人格调查表的题目等。

  2.材料要有普遍性

  所选择的材料对测验对象要尽可能公平,即受测者都有相等的学习机会。譬如,编制标准化的学科成绩测验时,要以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作为题目来源,不能只考虑个别教师的意见,而要考虑大多数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在编制智力测验时则要尽量避免特殊知识经验和文化水平的影响。

  (二)选择项目形式

  测验编制者还必须确定题目的表现方式,是纸笔测验还是操作测验,是只要受测者认出正确答案,还是需要他自己做出正确答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任何题目都可以用几种形式呈现,问题是如何选择“最优的’形式(各种题目形式的比较和编题原则,在下一节详细讨论)。在一个测验中,可以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采用几种形式。

  在选择题目形式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

  如果要考察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记忆,适于用简答题,要考察对事物的辨别和判断,适于用选择题,而要考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则适于用论文题。

  2.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如对幼儿宜用口头测验,对于文盲识字不多的人不宜采用要求读和写的项目,而对有言语缺陷的人(如聋哑,口吃)则要尽量采用操作项目。

  3.各种实际因素

  譬如,当被试人数过多,测验时间和经费又有限时,宜用选择题进行团体纸笔测验,而人数步,时间充裕,又有某些实验器和设备,则可用操作测验。

  我国的廖世承、陈鹤琴先生几十年前曾提出以下几条选择测验形式的原则:使被试者容易明了测验作法;在做测验时不会弄错;做法简明省时,计分省时省力;经济。

  (三)编写和修订题目

  制定测题的过程包括,写出、编辑、预试和修改等一系列过程。在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测题之前,这些步骤是不断重复的。在这个过程中,编制者和有关方面专家要对题目反复审察修订,改正意义不明确的词语,取消一些重复的和不合用的题目。然后将初步满意的题目集起来组成一个预备测验。编写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题目的范围要与测验计划所列的内容技能双维表相一致。

  2.题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至几倍,以备筛选和编制复份。

  3.题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需要。

  4.题目的说明必须清楚明白。

  四、项目的试测和分析

  初步筛选出的项目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要求,但是否具有适当的难度与鉴别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也就是要通过预测进行项目分析,为进一步筛选题目提供客观依据。

  (一)试测

  项目性能之优劣,不能仅凭测验编制者主观的臆测来决定,必须将初步筛选出的项目结合成一种或几种预备测验,经过实际的试测而得客观性资料。预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例如,对于一个学绩测验来说,进行预备测验的学生必须和测验所指定的被试属于同一个年级。并且具有相同的课程背景。取样时应注意其代表性,人数不必太多,亦不可过少。

  2.预测的实施过程与情境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验时的情况相近似。

  3.预测的时限可稍宽一些,最好使每个受试者都能将题目做完。以搜集较充分的反应资料,使统计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4.在预测过程中,应对受试者的反应情形随时加以记录,如在不同时限内一般受试者所完成的题数、题意不清之处及其他有关问题。

  预测的目的在于获得被试对题目如何反应的资料,它既能提供哪些题目意义不清,容易引起误解等质量方面的信息,又能提供关于题目好坏的数量指标,而且通过预测还可以发现一些原来想不到的情况,如检验时限长合适,在施测过程中还有哪些条件需要进一步控制等。

  (二)项目分析

  对项目的分析包括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两个方面。前者是从内容取样的适切性,题目的思想性以及表达否清楚等方面加以评鉴,后者是对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题目的难度、区分度、备选答案的合适度等。

  编制一套测验,只依据一次预测的结果所作的题目分析是不够的。

  由于预测的被试样本可能会有取样误差,故由此得到的项目分析结果未必完全可靠;为了检验所选出的项目的性能是否真正符合要求,通常需再选取来自同一总体的另一样本再测一次,并根据其结果进行第二次项目分析,看两次分析结果是否一致。如果某个题目前后差距较大,说明该题的性能值得怀疑。这种在两个独立样本中进行项目分析的过程叫做复核。关于项目分析方面的问题,将在第七章详细讨论。

  五、合成测验

  经过预测和项目分析,对各个题目的性能已有可靠的资料作为评价的根据,下一步就可以选出性能优良的题目加以适当的编排,组合成测验。

  (一)项目的选择

  在选择项目时,不但要考虑项目分析所提供的资料,还要考虑测验的目的、性质与功能。最好的题目,就是只测定所需要的特征,并能对该特征加以有效区分的难度合适的题目。首先是要测定所需要的特征,如果我们想测定语言推理能力,就不要包括主要测量阅读能力或算术知识的项目。题目性能好坏是相对的,不同的测验对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说来,题目的区分度越高越好,这是选择题目的一条重要标准。特别是对于选拔测验,此条尤为重要。但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保留个别鉴别力不高的题目。如在学科成就测验中有些内容十分重要,即使区分度低一些,也要包括在内。

  选择题目的另一个指标是难度.难度多大合适并无一个绝对标准,而要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有的要求难一些,有的则要求容易一些,有的可不考虑难度,就是同一张试卷,题目难度也可以不同,只要整个测验的平均难度符合测验要求即可。

  根据题目分析资料选出的题目,还要与测验计划(双向细目表)再次对照,看看在材料内容以及所测量的认知技能上的比率是否与计划相符,必要时须加以适当调整。此外题目的数量还必须适合于所限定的时间。

  (二)项目的编排

  项目选出之后,必须根据测验的目的与性质,并考虑受试者作答时的心理反应方式,加以合理安排。

  在测验开头应该有一,两个十分容易的题目,以使受测者熟悉作答程序,解除紧张情绪,建立信心,进入测验情境。对试题的总的编排原则是要由易到难。这样可避免受测者在难题上耽搁时间太多,而影响对后面问题的解答。在测验最后可有少数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测出受测者的最高水平。

  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此种方式是将整个测验按试题材料的性质归为若干分测验,在同一分测验的试题,则依其难度由易到难排列。

  2.混合螺旋式

  此种方式是先将各类试题依难度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试题予以组合,作交叉式的排列,其难度则渐次升进。此种排列的优点是,受试者对各类试题循序作答,从而维持作答的兴趣。

  (三)编造复本

  为增加实际的效用,一种测验至少要有等值的两份,份数越多,使用起来愈便利。例如,我们要用测验来考察一班学生在一学期中的进步,必须测量两次,一次在开学初,一次在学期末,两次结果的差别代表一学期中成绩的提高。如果测验只有一份,用两次就难免有练习的影响,不能完全代表进步的数量。要是这个测验有好几份替换使用,就可以免掉这种困难。

  测验的各份复本必须等值,所谓等值需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1.各份测验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性。

  2.各份测验具有相同的内容和形式。

  3.各份测验的题目不应有重复的地方。

  4.各份测验题目数量相等,并且有大体相同的难度和区分度。

  5.各份测验的分数分布(平均数和差异度)大致相等。

  只要有足够数量的题目,编造复本的手续是很简单的。先将所有合用的题目按难度排列,其次序为1、2、3、4、5、6、……如果要分成两个等值的测验本,可采用下面的分法。

  A本:1、4、5、8、9、12、13、16、17、20、……

  B本:2、3、6、7、10、11、14、15、18、19、……

  如果要分成三个等值的测验本,可用采下的分法:

  A本:1、6、7、12、13、18、19、24、……

  B本:2、5、8、11、14、17、20、23、……

  C本:3、4、9、10、15、16、21、22、……

  采用上面的分法可使复本之间在难度上基本相等,从而获得大体相同的分数分布。复本编好后,应该再试测一次,以决定各份究竟是否等值。

1 2 3 4
责编:zhanglu

报考指南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外贸考试
  • 计算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