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考研 >> 考研政治 >> 政治指导 >> 文章内容

2018考研政治重点必看分析题详解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14日]  【

201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详解

  一、马原

  1、文化自信

  ①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应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答:⑴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否定是肯定之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之中包含着肯定的否定;⑵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时,要吸气精华,去其糟粕,做到既克服又保留。

  ②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答: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⑵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时,还具有相对独立性,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时具有反作用;⑶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吸收优秀文化,主要在于文化对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建设具有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作用。

  ③文化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答:⑴生产力与生产滚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是我们今天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⒀我们只有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科学创新

  ①科技创新应该发挥哪些因素?

  答:⑴科技创新过程要发挥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其中理性因素发挥主导作用,而非理性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⑵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进行科技创新时,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逻辑论证能力,充分发挥理性因素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对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情感、进行科学研究的坚毅品质、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怀疑精神,充分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②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及解决办法?

  答:⑴科学技术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⑵科学技术具有两重性,其在推动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后果,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⑶造成消极后果的原因在于人们的认识水平不够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⑷解决办法是提高人们的认识和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3、人与自然

  ①从实践的角度说明我们过分陶醉于自然界的胜利将会遭到自然界报复的原因及启示?

  答:⑴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⑵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方式;⑷我们要合理的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让自然为人类造福。

  ②为什么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不要过分陶醉?

  答:⑴质和量的统一为度;⑵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改造自然界时要坚持适度原则,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是人类永续发展。

  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了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答:⑴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⑵地理环境是各类自然环境的综合,构成了人类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人类生活的家园;⑶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让自然为人类造福。

  4、协调发展

  ①协调发展体现了那些辩证的思维方式?

  答:⑴我们要用联系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⑵我们要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⑶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要抓关键,看主流,这叫重点论,同时还要有全局观,这叫两点论,做到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⑷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上述思维方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改革开放

  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如何处理好全面改革和扩大开放之间的关系?

  答:⑴世界是联系的,要用全面的、整体的观点看问题,而事物的发展又是一个过程;⑵矛盾是普遍的,我们要用矛盾分析法温习问题,而矛盾又是特殊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⑶矛盾有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之分,内部矛盾是内因,外部矛盾是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根本,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⑷我们要自力更生,全面改革,又要积极争取外援,扩大开放,协调好国际国内两个因素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②为什么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答:⑴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⑵我们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6、群众路线

  ①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们党为什么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答:⑴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着共性;⑵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②为什么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是一致的?

  答:⑴群众是认识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⑵从实践到认识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⑶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反复认识实践的过程,最后才形成了正确的方针路线。

  ③怎样认识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答:⑴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其对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党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⑵历史人物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影响作用的个人,但不能起决定作用,他的历史作用的发挥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

  7、五大理念

  ①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那些辩证法的思维?

  答:⑴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⑵我们要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⑶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要抓关键,看主流,这叫重点论,同时还要有全局观,这叫两点论,做到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⑷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上述思维方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社会主义理论在反复实践和鉴别中发展,反映了认识论的那些原理?

  答:⑴人民群众是认识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⑵认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⑶最终才能达到实践与认识相统一。

  二、毛中特

  1、全面改革与发展理念

  ①改革开放成绩问题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及目标措施?

  答:⑴取得的成绩(中国式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综合国力得到提高,国际地位得到改善;⑵存在的问题(中国式难题):经济发展了,但不平衡、不协调;我们的社会进步了,但依然存在着体制机制的障碍;我们对外开放了,但面临着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⑶理论依据: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⑷目标措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为此我们要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整体与重点、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发展稳定的关系。

  ②简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及发展理念?

  答:⑴目标: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度;采取创新驱动战略;注重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注重社会文明;改变生态环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愈加成熟;⑵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发展的重要体现;把开放作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把实现共享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改革的重点与经济发展

  ①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⑴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⑶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②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⑴我们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给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公平的市场环境;⑵我们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给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

  ③经济新常态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有哪些发展特点?(重点)

  答:⑴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⑵经济发展由速度规模变为质量效益型;⑶经济发展着重调存做优;⑷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④如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重点)

  答:⑴把握经济发展的大逻辑;⑵把追求产品的质量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来推动经济发展;⑷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⑸进行供给侧改革;⑹解决三农问题;⑺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

  ⑤为什么要将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

  答:⑴经济全球化下,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创新力的竞争上,这是大势所趋;⑵为此,我们要突破制约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⑶为解决这个深层次的矛盾,我们必须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推动经济发展。

  ⑥当前应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答:⑴坚持创新自信,走自主创新的道路;⑵把握创新的主攻方向,对重点领域进行突破;⑶健全创新的体制机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⑷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的合力;⑸注重全球创新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⑦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及特点?

  答:⑴重要意义:是我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大创新;其可以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同时还可激发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其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以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⑵改革的特点:在供给侧领域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减少无效低端的供给;扩大高端的供给;适应任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

  3、改革的目标与民生重点

  ①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答:⑴以人民为中心;⑵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功;⑶注重社会公平;⑷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与人民共享?

  答:⑴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⑵重视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⑶注重收入分配,注重公平,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⑷加强社会保障,以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⑸进行医疗体制改革;⑹注重人口均衡发展;⑺实行脱贫攻坚工程;⑻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4、文化意义及建设措施

  ①当前形势下坚持文化自信的意义?

  答:⑴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容;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⑶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⑷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因此,现阶段我们要把坚持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放在突出的地位。

  ②如何查坚持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答:⑴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⑵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⑶既抓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又要抓经营性的文化产业;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

  三、纲要

  1、孙文诞辰及建党95年

  ①辛亥革命的评价?

  答:⑴建立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即中国同盟会,但不是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⑵提出了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纲领,即三民主义,但不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革命任务。

  ②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任务的?

  答: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了民族的抗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经过了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孙中山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③孙文的历史功绩及中共如何继承的?

  答:⑴功绩: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要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喊出了“振新”的口号;⑵继承: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革命任务,从1919年到1949年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继承了孙中山先生民主共和的思想从1949年到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继承了孙中山先生振新的思想,从1956年以后对社会主义进行艰辛探索,终于在1978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勃勃生机的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①建党的意义?

  答:⑴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⑵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即中国共产党;⑶有了崭新的奋斗目标,即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继而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⑷有了崭新的革命方法,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方法。

  ②党的历史功绩?

  答:⑴从1919年到1949年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⑵从1949年到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⑶从1956年以后对社会主义进行艰辛探索,终于在1978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勃勃生机的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③我们如何做到勿忘初心,继续前行?

  答: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⑶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⑷统筹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战略,坚持四位一体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两个百年目标;⑸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⑹依靠人民,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⑺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⑻进行党的建设。

  2、社会主义的建立及初步探索

  ①为什么说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答:⑴意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历史变革;极大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人民成为国家和生产资料的主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是实现共产主义胜利的一部分;为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⑵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对社会主义进行艰辛探索,终于在1978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⑶改革后方后,我们取得的非凡的成绩(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综合国力得到提高,国际地位得到改善),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⑷因此,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如何评价1956年毛泽东开始的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答:⑴18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建设道路;⑵初步探索时期,毛泽东去的巨大的成绩,如《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中共八大的发展路线;⑶同时也有严重的失误;⑷毛泽东时期的探索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宝贵的经验。

  3、长征胜利与中流砥柱

  ①长征胜利对于民族历史进程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答:⑴是一次理想和信念的远行;⑵是检验真理的一次远行;⑶唤醒了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⑷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⑸形成了牢不可破的长征精神。

  ②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答: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⑶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⑷统筹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战略,坚持四位一体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两个百年目标;⑸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⑹依靠人民,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⑺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⑻进行党的建设;⑼巩固和加强郭帆风建设。

责编:18874849045

报考指南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外贸考试
  • 计算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