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考研 >> 考研政治 >> 模拟试题 >> 文章内容

2019年考研政治预习试题(十三)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8年7月17日]  【
三、分析题 (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2

  西方思想家指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材料3

  马克思指出:“历史什么也没有做,拥有这一切,创造这一切的是人民群众。”

  材料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材料2反映了什么历史观点?

  (2)材料3与材料4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35.

  货币社会生活中、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就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比如,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在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一路飙升的情况下,2006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又决定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上调。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请你用货币流通规律原理分析我国自觉调节货币流通的现实意义,以及这次汇率改革和调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陈独秀在《中国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中谈到,在目前的国民革命中,资产阶级是处于主导者的地位上,而无产阶级是处于赞助者的地位上,国民革命胜利后,当然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他在《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又谈到,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材料2

  彭述之在《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一文中指出,“各个阶级,除开游民无产阶级外,差不多是和无产阶级接近的。容易受工人阶级的暗示和领导的”,所以革命的领导权“天然”的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

  材料3

  1936年11月,毛泽东在《领导权问题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的领导来完成,而要由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来完成。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和材料2的错误。

  (2)根据材料3,分析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

  (3)分析中国无产阶级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今天高票通过决定,自明年一月一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中国现行《农业税条例》自一九五八年开始施行,近五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状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同时,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差距逐步扩大、“三农”问题依然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摘自《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请回答问题: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3)结合材料1、2,分析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首次东亚峰会将于14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16个国家与会。东亚峰会是目前东盟与中日韩峰会,即“10+3”东亚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目前的东亚峰会主要由东盟推动和领导。与一些美国人担心“东亚峰会可能排斥美国的参与”不同,东亚峰会其实是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开放的。2005年4月,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上,东盟对加入东亚峰会的国家提出三个条件:与东盟有实质性关系,是东盟对话伙伴国,已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些条件为有关国家提供了与会可能。为了参加东亚峰会,澳、新等国相继加入了该条约。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想参加东亚峰会,只要满足会议东道主东盟提出的三个非常宽松的条件,与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以东盟为中心,东亚合作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10+3”机制,其次是东盟与其对话伙伴之间的“10+1”机制,最后是东亚峰会。尽管这些机制之间存在着一些重叠,却有助于东亚合作在更加宽广的领域进行。即将举行的东亚峰会,积极地包容了那些与东亚利益相关的国家,这是东亚地区主义开放性的表现,也是东亚地区合作的一种创造,显示了与其他地区主义排他性的不同。

  ——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2日

  材料2

  90年代,当时的马来西亚领导人马哈蒂尔 "穆罕默德,提出了东亚峰会的想法,此后,这个曾被挖苦为“没有白种人的核心团体”设想,已取得长足进展。马哈蒂尔博士设想,该峰会的核心成员国是东盟10国加中日韩三国。这个所谓的10+3集团将“平衡其它地区的区域集团”,如在欧洲和北美。

  这种纯亚洲格局反映出,他深信西方想通过关注人权等问题来为贸易保护主义辩护,并以此破坏亚洲的成功。连日本都多少赞同了这一想法,因为它当时担心美国提出“管理贸易”。

  但之后10年,推动地区主义的力量变了。地区政策的中心问题不再是如何应对美国,而是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

  中国对亚洲的影响,解释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白人”国家,为何会获邀参加东亚峰会开幕式。而这让马哈蒂尔博士感到恼火。东盟周一开始为期三天的峰会,而东亚峰会在东盟峰会的最后一天开始。马哈蒂尔博士上周讥讽地表示:“我一直反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入东亚集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既不是真正的东方国家,也不算亚洲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将受日本、印尼和新加坡等国的邀请出席东亚峰会,它们把前三国视为对中国的力量平衡。尽管这三国的出席,将东亚峰会变成了东盟+6,但本周的峰会确实有很重要的一点,与马哈蒂尔博士的计划相同,即仍是亚洲经济、文化和军事主导力量的美国,显然不在邀请之列。

  ——《东亚经济评论》,2005年12月13日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表明了东亚峰会具有怎样的特点?

  (2)材料2以怎样的观点看待中国与东亚的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选做题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关贸总协定的产生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贸易出现了严重的“半导体”现象,发达国家的贸易总量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减少关税直接导致发达国家从中受益。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他们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了传统货物生产、加工、制造的能力,他们希望借助于关贸总协定的既定思路,通过减少关税,扩大本国出口,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发达国家早已将注意力集中在服务贸易特别是金融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上来,所以,发达国家更希望借助于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领域特别是金融和知识产权贸易领域的法律规则。他们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谈判议题缺乏应有的热情,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减少农产品补贴的倡议保持高度的警惕。因为如果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作出太多的让步,那么这些国家的执政当局将会面临国内民意的考验。

  ——摘自《国际金融报》,2006年7月31日

  材料2

  世贸组织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体系,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成立的最重要的机构。经济全球化被视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性机遇,人们也因此对之寄予了强烈的政治期望。多哈回合谈判始于2001年,其核心目标就是帮助穷国,这个贸易目标是前所未有的,它为世界走向和谐提供了机会。多哈回合谈判涉及的是世界65亿人口中的55亿人、世界年出口贸易总额13万亿美元中的97%。

  ……

  虽然人们都承认自由贸易是一个好的概念,但是,细分之下的利益得失是没有谁能够超脱对待的。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庞大贸易体系的多边谈判中,各成员发展程度差异之大,市场化程度差异之大,使平衡各方利益变得极其复杂。发达国家不肯出让更多的利益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印度、巴西等世贸成员在经济上的迅猛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了世界经济权力从发达世界向发展中世界倾斜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在发达国家眼里,谈判对象更像是一个奋起直追的竞争对手而非扶助对象。因此,多哈回合的目标在各成员中就产生了深刻的分歧:富国坚持为商业利益而要求公平贸易,而发展中国家则把谈判看作一个富国弥补过去错误的机会并希望重建秩序。坎昆会议的各不让步,就表明了这一点。

  在多哈回合多次的僵持过程中,众多成员都试图绕开世贸组织框架而谋求订立双边或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虽然有意见批评这种做法会阻碍世贸谈判的最终达成,并对弱国的损害更大,但这一趋势却延续至今。这次多哈回合的挫败,不禁令人痛感穷国又一次当了输家。这种伤痛继续着,在没有公平力量主宰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发展依然选择了双边和地区的贸易。

  ——摘自《人民日报》,2006年7月26日

  材料3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1和材料2分析南北矛盾存在的根源,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分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止的原因与影响。

 

1 2 3 4
责编:qingjiu

报考指南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外贸考试
  • 计算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