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建筑工程 >> 模拟试题 >> 2017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复习题(10)
2017

6/25

华课网校

来源

  • 课程
  • 点赞
  • 收藏

2017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复习题(10)_第7页

  【考点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8.5.2条的规定,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规定如下:

  ①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②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③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④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⑤地下室底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

  ⑥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

  本案例中,设计有基底外防水,则证明基础底板混凝土应为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此为隐含条件,考生应引起注意。

  背景中没有明确施工方案是否有具体的养护时间要求,故按常规思路来作答,即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

  3.【参考答案】

  事件三中的不正确之处及相应正确做法分别如下:

  不正确做法一:地下室顶板防水保护层厚度50mm;

  正确做法:顶板防水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不正确做法二:厕浴间防水先施工墙面后施工地面;

  正确做法:先做地面,再做四周立墙防水层;

  不正确做法三:地面基层采用1:2混合砂浆找平;

  正确做法:地面基层应采用1:2.5或1:3水泥砂浆找平。

  【考点解析】

  这是一道地下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题,主要考核地下室顸板防水保护层做法、厕浴间防水做法、屋面做法等知识点。但对于基础知识扎实、具备现场实践的考生,凭经验至少能轻松判断出都有哪些错误之处。

  地下室底板垫层、侧墙和顶板部位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成后应作保护层,防止后续施工将其损坏。顶板保护层考虑顶板上部使用机械回填碾压时,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70mm,即50mm厚为不正确做法。

  室内厕浴间施工顺序应为:先做地面与墙面阴阳角及管根处附加层处理,再做四周立墙防水层。竖向防水位于地面防水层之上。

  找平层的做法,应采用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由于掺加部分石灰膏,不耐水不耐潮,故防水找平层必须用水泥砂浆。

  另外,通常应采用1:2.5或1:3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配比值越大,水泥砂浆找平层越易开裂,容易造成渗漏隐患。

  4.【参考答案】

  事件四中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产生的可能原因有:

  (1)模板表面不光滑、安装质量差、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3)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4)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混凝土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

  (5)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6)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不合理等。

  (7)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8)漏振或振捣不实。

  (9)混凝土拆模过早。

  【考点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对于具备一定现场施工经验的考生来说,难度不大。

  混凝土表面缺陷可能的产生原因有很多,按考试用书上给出的就有如下原因:

  (1)模板表面不光滑、安装质量差、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3)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4)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混凝土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

  (5)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6)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不合理等。

  (7)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8)漏振或振捣不实。

  (9)混凝土拆模过早。

  注意了,又是“至少列出几项”的提问。通常这样的问题,其回答都是开放式的,与现场经验紧密接合。只要你在现场遇到的,觉得跟这问题相关的,都可以提炼成一句话写出来碰运气。

  一定不能提问要求五项就回答五项,要尽量多回答。

  32[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工程整体地下室1层、主楼地上12层、裙房地上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小型空心砌块砌筑。

  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室外墙为整体剪力墙混凝土刚性防水,外侧设计二道SBS卷材防水层。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后即进行场地高程测量,已知后视点高程是30.031m,测量时后视读数为2.009m,前视点读数为1.219m。接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平整场地,结束后,施工单位

  立即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即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整个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

  事件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在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都没有要求的前提下,监理工程师为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检测要求,触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

  事件三:针对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开现场会议,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并立即组织实施。灌浆后,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现场监理进行基坑验槽,并形成验槽记录。

责编:18874849045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