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教师招聘考试 >> 学科知识 >> 语文 >>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资料:中学古诗词详解(饮酒)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资料:中学古诗词详解(饮酒)

中华考试网  2017-08-06  【

  饮酒

  【年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内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选自《魏晋六朝诗选》。《饮酒》诗共20首,大约写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的秋冬之际,时陶渊明五十三岁。因为这些诗都是酒后题咏,所以总题为《饮酒》。本篇原列第五首。诗人写了自己在欣赏自然美景中领悟到的生活情趣和美的感受。诗的关键词是“心远”二字,它表明一切乐趣都是由于他超脱世俗才能享受到。

  [结庐在人境]居住在人世间。结庐:盖房子。人境:人聚居的地方,人世间。

  [车马喧]车马来往的吵嚷声。此处指世俗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请问你(作者自问)怎么能够这样呢?君:这里是作者自称。尔:如此。

  [心远地自偏]因为自己的心早已远离世俗,所以觉得如同居住在偏僻的地方。

  [南山]这里指庐山。

  [山气日夕佳]傍晚山间的景象很美好。气:气象,景致。日夕:傍晚。

  [相与还]一个个地结伴飞回来。

  [此中有真意]此中:小的范围是指此时此地的情境,大的范围是指田园隐居生活。有真意:人生真正的意义。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言语来表达了。实际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导读】

  《饮酒》一诗历来为人称道。前四句道出了一个哲理:心远地偏。在喧嚣嘈杂的俗世上,利禄之徒孜孜以求富贵功名,而诗人之心由于能远离尘俗,仍可有地偏之感。“心远地偏”之理,是魏晋名士探求的胜义,它同道家的崇尚自然之说和汉末以后兴起的玄学大有关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一直为人赞赏。其妙在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亡的境界。“山气日夕佳”四句,表达出诗人从“飞鸟相与还”这幅自然图景中悟得的真意。鸟日出而出,日夕而返,完全委运自然,那么我像飞鸟一样,纵浪大化中,以尽百年之限,不也欣然自得吗?这就是诗人悟得却又不愿细析的真意。

  全诗融说理、抒情、写景于一体,朴素而形象地表现了陶渊明归至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作者厌弃世俗,陶醉自然,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表现了可贵的操守和志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回避现实,在平静中求得解脱的消极情绪。本篇貌似平淡,却蕴含深厚;不假雕饰,却诗意盎然,耐人寻味,显示了陶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今译】

  我居住在热闹的人间,却听不到车喧马欢。

  扪心自问为何如此?远离尘俗独自处偏远。

  东篱下采摘美丽的菊花,悠然自得好似见到高耸的南山。

  山中傍晚景象万千,群群飞鸟结伴而还。

  此时此地领略大自然的真趣,言尽意不尽,想言不可言。

纠错评论责编:354027874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