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注册计量师考试《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试题(19)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20/12/11 11:56:59  

  【案例 1】某计量检定员经测量得到被测量估计值为 y=5012.53mV,U=1.32mV,在报 告时,她取不确定度为一位有效数字 U=2mV,测量结果为 y±U=5013mV±2mV;核验员检 查结果认为她把不确定度写错了,核验员认为不确定度取一位有效数字应该是 U=1mV。

  【案例分析】依据 JJF1059-1999 规定:为了保险起见,可将不确定度的末位岳的数字全 都进位而不是舍去。该计量检定员采取保险的原则给出测量不确定度和相应的测量结果是允 许的,应该说她的处理是正确的,而核验员采用通用的数据修约规则处理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 数字也没有错。这种情况下应该尊重计量检定员的意见。

  【案例 2】带有螺杆式读数的测量仪存在空行程,即螺旋旋转时,刻度变化而量杆不动,引 起测量的系统误差。为消除这一系统误差,可从两个方向对线,第一次顺时针旋转对准刻度读 数为 d,设不含系统误差的值为 a,空行程引起的恒定系统误差为ε,则 d=a+ε;第二次逆时针 旋转对准刻度读数为 d′,此时空行程引起的恒定系统误差为-ε,即 d′=a-ε。于是取平均值就 可以得到消除了系统误差的测量结果:a=(d+d′)/2。

  【案例 3】某计量检定员在对检定数据处理中,从计算器上读得的测量结果为 1235687μA,他觉得这个数据位数显得很多,所以证书上报告时将测量结果简化写成 y=1× 106μA=1A。

  【案例分析】依据 JJF1059-1999 规定,最终报告的测量结果最佳估计值的末位应 与其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而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一般应为一位或二位。计量检定员处 理数据时应该计算每个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并根据不确定度的位数确定测量结果 最佳估计值的有效位数。案例中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例如上例中,如果 U=1μA,则测量 结果 y=1235687μA,其末位与扩展不确定度的末位已经一致,不需要修约。不能写 成 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