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案例分析(二十一)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20/12/11 10:22:23  

  【案例 1】

  对一批共 10 个相同准确度等级的 10kg 砝码校准时,对每个砝码只测 2 次(n= 2)。测量值为Xi(i=1,2);共测了 10 个砝码(m=10),得到 10 组测量值xij(i=1,2;j=1, …,10);数据如表 3-7 所示。 求这种常规的砝码校准中砝码校准值的 A 类标准不确定度。

  【案例分析】这种情况下可以用 10 个砝码校准的合并样本标准偏差计算校准值的 A 类 标准不确定度,这样可以增加自由度,也就提高了所评定的 A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可信度。合并 样本标准偏差可由式(3-35)计算,计算如下:n=2(即vj=2-1),m=10。

  【案例 2】用电压表作指示,测量被检电压源与标准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之差,由于电压表 的零位存在线性漂移(如图 3-1 所示),会使测量引入可变的系统误差。可以采用下列测量步 骤来消除这种系统误差:顺序测量 4 次,在t1时刻电压表上读得标准电压源的电压测量值a,在 t2时刻电压表上读得被检电压源的电压测量值x,在t3时刻在电压表上再读得被检电压源的电 压测量值x′,在t4时刻再读得标准电压源的电压测量值a′。 由上式得到的被检电压源与标准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之差测量结果中消除了由于电压表线 性漂移引入的系统误差。

  【案例 3】用质量比较仪作指示仪表,用F2级标准砝码替代被校砝码的方法校准标称值为 10kg的M1级砝码,为消除由质量比较仪漂移引入的可变系统误差,砝码的替代方案采用按“标 准-被校-被校-标准”顺序进行,测量数据如下:第一次加标准砝码时读数为ms1=+0.010g,接 着加被校砝码,读数为mx1=+0.020g,再第二次加被校砝码,读数为mx2=+0.025g,再第二 次加标准砝码,读数为ms2=+0.015g。则被校砝码与标准砝码的质量差Δm由下式计算得 到:△m=(mx1+mx2)/2-(ms1+ms2)/2=(0.045-0.025)/2=+0.01g,由此获得被校砝码的 修正值为-0.01g。

  【案例 4】某计量技术机构的科研人员,研制了一种可以用于化工厂气体流量在线校准的 计量设备样机,并在实验室模拟状态下试验成功。但在现场试验中发现设备总是不稳定,测得 数据和实验室数据比对没有规律性,在征询相关方面意见时发现一些化工厂早已有类似设备 使用,并且使用效果良好。

  【案例分析】在选定计量科学研究课题前,应通过文献检索、走访调研、科技查新等方式 充分收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归类和整理,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 分析拟开展课题的创新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借鉴现有成果和技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 同时,为了控制风险,研究人员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研究的领域。在本案例中,研究人员 不知道早已有类似设备,说明该技术人员对该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并不了解。而在现场试验 ---! 3 — 时才了解到这种信息,说明选择课题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