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注册计量师考试《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重点(38)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20/12/11 10:39:43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非常重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技术合作。

  尽管IEC和ISO在工作范围上有明确的界定,但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IEC和ISO之间相互交叉的国际标准化领域和项目越来越多。为了减少工作重叠,保证国际标准体系的协调一致,IEC和ISO不仅在TC/SC层次上加强合作,而且在机构和管理方面争取了一系列合作措施,其中包括:成立了IEC/ISO联合计划委员会(JTRC),负责对有交叉或有争议领域的事务进行协调和规划;共同制定了ISO/IEC导则,使两个组织在标准制定和标准格式上保持一致;在信息技术领域,成立了ISO/IEC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JTCI)共同制定信息技术领域里的国际标准。

杆秤的历史

  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运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木杆秤。

  据说鲁班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定为十三两一斤,且叫“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原十三两一斤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人间的“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因此定为十六两一斤,并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当时的一斤折合为现在的半市斤。秦始皇同时诏令天下,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得少两,若少给一两就少一颗星,所以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秤上亏心不得好,秤平斗满是好人。”

  到了唐代,秤上又多了钱、分、厘等单位。七钱为一两,七分为一钱。秤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规矩,延续了一千多年。

  “官秤”即官府制定的标准秤,在清朝,官秤由工部统一打造,任何人胆敢私造、私改或者私毁均视同欺君,按律当斩。

  关于官秤,在很多史书中都有记载。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中说:“在东京极有名声,论媒婆非自逞。今朝事体,管取圆成。怕有一轻一重,全凭官秤。”《清会典事例?户部?权量》中记载:小贩赴河东买盐,与坐商自相交易,毫无凭准,易起争端。应令仿照旧式,由河东道印烙,另制官秤三杆,给发中、东、西三场斗级收执。凡商贩交易,以此秤为准。

  杆秤不仅出现在买卖中,在清朝满族婚礼大典的时候也要用秤杆。典礼的时候,新郎用秤杆慢慢揭开新娘的盖头,就是“称心如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