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华课网校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 > 模拟试题 > 经济基础
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单选专项练习题(9)

  1.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

  A.成正方向变化

  B.成反方向变化

  C.不相关

  D.完全等价

  2. 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称为(  )。

  A.需求量变动

  B.需求变动

  C.供给量变动

  D.供给变动

  3.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变动表现为(  )。

  A.供给曲线发生位移

  B.需求曲线发生位移

  C.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

  D.需求沿需求曲线变动

  4. 保护价格又叫做最低限价,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

  A.平衡措施

  B.干预措施

  C.紧急措施

  D.引导措施

  5. 一般来说,(  )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

  A.用途少

  B.垄断性

  C.生活必需

  D.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

  6. 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理论基础是(  )。

  A.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降低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B.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降低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C.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提高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减少

  D.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提高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7. 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则交叉弹性系数为(  )。

  A.负数

  B.正数

  C.零

  D.1

  8. 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的弹性系数是(  )。

  A.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C.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9.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该商品属于(  )。

  A.高档品

  B.必需品

  C.低档物

  D.生活用品

  10. 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

  A.资金有机构成

  B.时间

  C.产品价格

  D.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11. 基数效用理论运用(  )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A.无差异曲线

  B.预算约束线

  C.边际效用论

  D.成本曲线

  12. (  )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A.总效用

  B.边际效用

  C.边际成本

  D.平均收益

  13.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这是根据偏好的(  )假定来判定的。

  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多比少好

  D.可加总性

  14.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  )决定的。

  A.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

  B.风险厌恶程度

  C.消费者偏好

  D.消费者收入

  15. 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

  A.消费偏好

  B.商品的价格

  C.无差异曲线的走势

  D.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16. 对预算线的斜率说法错误的是(  )。

  A.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

  B.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

  C.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正值

  D.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17.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

  A.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B.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消费者的收入之比

  C.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成本之比

  D.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消费者的偏好之比

  18. 对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  )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  )变动。

  A.反方向,反方向

  B.正方向,反方向

  C.反方向,正方向

  D.正方向,正方向

  19. 美国经济学家(  )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A.科斯

  B.俄林

  C.亚当·斯密

  D.凯恩斯

  20. 生产函数是(  )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产量与投入成本

  B.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

  C.平均产量与投入成本

  D.平均产量与投入要素

  21. 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称为(  )。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D.固定产量

  22. 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指的是(  )。

  A.边际成本

  B.机会成本

  C.显成本

  D.隐成本

  23. 经济利润也称为(  )。

  A.超额利润

  B.正常利润

  C.会计利润

  D.隐成本

  24. 下列属于企业固定成本的是(  )。

  A.原材料费用

  B.燃料和动力费用

  C.生产工人工资

  D.管理人员工资

  25. 某企业生产机器设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平均固定成本为100元,消耗的平均可变成本为60元,一天共生产200件产品,那么单位产品消耗的平均总成本为(  )。

  A.60

  B.100

  C.160

  D.320

  26. 当某企业的产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分别是1400元和800元,则该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是(  )元。

  A.150

  B.200

  C.350

  D.550

  27. 下列关于成本的计算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

  A.MC=TC/Q

  B.AVC=TVC/Q

  C.AFC=TFC/Q

  D.ATC= TC/Q

  28. 总可变成本曲线是(  )。

  A.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

  B.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C.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

  D.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29. 短期成本曲线中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是(  )。

  A.总可变成本曲线

  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C.总成本曲线

  D.总固定成本曲线

  30. 当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正好相等时,(  )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31. 区分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依据是(  )。

  A.进入障碍的大小

  B.生产者的数目多少

  C.本行业内部的企业多少

  D.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差别程度

  . 下列市场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的是(  )。

  A.电力

  B.小麦

  C.啤酒

  D.钢铁

  1. (  )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34. 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  )。

  A.政府垄断

  B.自然垄断

  C.对专利权的完全垄断

  D.对特殊原材料的完全垄断

  35. 垄断竞争市场又称为(  )。

  A.纯粹竞争市场

  B.完全垄断市场

  C.不完全竞争市场

  D.不完全垄断市场

  36. 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  )。

  A.完全垄断

  B.寡头垄断

  C.完全竞争

  D.垄断竞争

  37.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

  A.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B.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C.与横轴平行

  D.与整个行业需求曲线一致

  38. 关于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的正确表述是(  )。

  A.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相同的

  B.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D.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39. 关于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

  B.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C.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

  D.平均收益曲线比边际收益曲线陡峭

  40.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是(  )。

  A.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不等于边际收益

  41. 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  )。

  A.完全价格歧视

  B.不完全价格歧视

  C.批量作价

  D.主体作价

  42. 垄断厂商通过对小批量购买的消费者收取额外价格,侵蚀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得到更多的利润,这种对小批量消费者收取额外价格的行为属于(  )。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三级价格歧视

  D.四级价格歧视

  43. 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  )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A.平均收益

  B.边际收益

  C.固定收益

  D.相对成本

  44. 关于垄断竞争企业和完全垄断企业需求曲线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垄断竞争企业和完全垄断企业,短期中都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

  B.垄断竞争企业和完全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有右下方倾斜的形状

  C.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既是企业的需求曲线,也是市场需求曲线

  D.完全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更大弹性

  45. 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是(  )。

  A.产品市场均衡状态

  B.货币市场均衡状态

  C.帕累托最优状态

  D.要素市场均衡状态

  46. 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是(  )。

  A.还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B.收入在不同居民之间分配公平

  C.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

  D.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

  47. 一般认为,只有在(  )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A.寡头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竞争

  48. 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这称为(  )。

  A.外部经济

  B.规模经济

  C.外部不经济

  D.规模不经济

  49. 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是(  )。

  A.社会公共物品

  B.纯公共物品

  C.准公共物品

  D.公益性公共物品

  50. 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这称为(  )。

  A.排他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非竞争性

  51. 下列公共物品不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是(  )。

  A.教育

  B.国防

  C.收费公路

  D.医疗卫生

  52. 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原因是(  )。

  A.垄断

  B.外部性

  C.市场失灵

  D.信息不对称

  53. 买卖双方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称为(  )。

  A.逆向选择

  B.道德风险

  C.趋利行为

  D.败德行为

  54. 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明晰产权

  B.法律手段和公共管制

  C.税收合补贴手段

  D.合并相关企业

  55. 科斯定理的含义是(  )。

  A.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就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B.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最小,那么无论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C.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D.无论财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就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56. 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是(  )。

  A.生产法

  B.收入法

  C.支出法

  D.转移法

  57. 按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净出口

  B.国内生产总值=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C.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D.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折旧

  58. 各单位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应包括(  )、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A.最终消费

  B.劳动者报酬

  C.资本形成总额

  D.净出口

  59. (  )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A.I=S

  B.I=S+(M-X)

  C.I=S+(T-G)+(M-X)

  D.I=S+(T-G)

  60.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  )的前提之一。

  A.生命周期理论

  B.凯恩斯消费理论

  C.持久收入理论

  D.所有消费理论

  61. 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假设,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

  A.正数

  B.变量

  C.负数

  D.常数

  62. (  )是指储蓄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C.平均消费倾向

  D.平均储蓄倾向

  63. 边际储蓄倾向的取值范围是(  )。

  A.0

  B.MPS>1

  C.MPS=1

  D.MPS<0

  64. 投资乘数K是(  )的倒数。

  A.平均消费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

  C.平均储蓄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5. 某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则其投资乘数k为(  )。

  A.1.67

  B.2.5

  C.4

  D.5

  66. 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

  A.利率效应

  B.出口效应

  C.财富效应

  D.替代效应

  67.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称为(  )。

  A.国民总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可支配收入

  D.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68. 用(  )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单位价格

  D.计划价格

  69. 如果全部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为4%,经济增长率为10%,则索罗余值为(  )。

  A.14%

  B.6%

  C.40%

  D.2.5%

  70. 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

  71. 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现实生活人们最关注的是(  )。

  A.短周期

  B.长周期

  C.中周期

  D.全周期

  72. 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  )。

  A.复苏阶段和萧条阶段

  B.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

  C.衰退阶段和繁荣阶段

  D.衰退阶段和萧条阶段

  73. 下列指标中不属于一致指标的是(  )。

  A.工业总产值

  B.股票价格指数

  C.固定资产投资额

  D.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4. 下列指标中属于滞后指标的是(  )。

  A.制造业订货单

  B.广义的货币M2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股票价格指数

  75.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  )。

  A.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B.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C.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D.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的提高

  76.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统筹兼顾

  B.发展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可持续

  77.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78. 多国家或地区用来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B.批发价格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D.消费者价格指数

  79. 一般来说,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  )。

  A.无直接关系

  B.成正方向变动

  C.成反方向变动

  D.完全相等

  80. 当名义利率高于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时,或当名义利率不变,而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利率为(  )。

  A.相对数

  B.零

  C.负

  D.正

  81.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B.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C.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D.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82. 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即(  )。

  A.没有工作

  B.目前打算工作

  C.当前可以工作

  D.正在寻找工作

  83. 对我国就业与失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只计算城镇地区的失业率

  B.在计算城镇失业率时,主要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

  C.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

  D.我国的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84.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反映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  )。

  A.城镇实际失业率

  B.城镇登记失业率

  C.城镇预期失业率

  D.城乡登记失业率

  85.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  )引起的失业。

  A.季节变化

  B.产业结构变动

  C.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

  D.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

  86. 关于需求不足型失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又叫非自愿失业或周期性失业

  B.这种失业与经济周期有关系

  C.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种形式

  D.是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者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87. 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  )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A.稳定物价

  B.促进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秩序稳定

  88.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赫克歇尔和俄林

  C.大卫·李嘉图

  D.克鲁格曼

  89. 如果一国或地区的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一般会导致(  )。

  A.本国出口增长

  B.本国出口减少

  C.本国进口减少

  D.本国旅游收入增加

  90. 关税壁垒政策是通过(  )来实现的。

  A.技术标准

  B.自愿出口限制

  C.征收高额关税

  D.进口配额制

  91. 政府对出口贸易进行干预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进口配额

  B.非关税壁垒

  C.自愿出口限制

  D.出口补贴

  92. 以下属于间接出口补贴的是(  )。

  A.出口退税

  B.自愿出口限制

  C.技术标准

  D.最高限价制

  93. 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动因是(  )。

  A.资本过剩

  B.资本短缺

  C.利用货币利差及汇率变动获得利益

  D.追求利润

  94. (  )指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地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A.掠夺性倾销

  B.持续性倾销

  C.隐蔽性倾销

  D.偶然性倾销

  95.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

  A.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B.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C.同类产品的生产更具有相同的要素密集性

  D.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96.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应该拥有国外企业股权的(  )以上。

  A.10%

  B.15%

  C.20%

  D.25%

  97. 关于公共物品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非排他性是主要特征,而非竞争性是派生特征

  B.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大特征

  C.非排他性是指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

  D.非竞争性是指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

  98. (  )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A.联合融资

  B.私人融资

  C.政府融资

  D.自愿融资

  99. 由于公共物品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理性的个人倾向于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就是(  )。

  A.免费搭车

  B.外部经济

  C.外部不经济

  D.逆向选择

  100. 关于公共物品的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共物品的生产通常有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两种方式

  B.合同外包包给盈利性质的机构,才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C.支持公共物品提供私有化的理由是同样的服务由私人生产成本更低

  D.反对公共物品提供私有化的理由是认为私人生产降低了服务的质量

  101. 公共物品供给的(  ),即何种物品应当被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提供、提供多少。

  A.融资制度

  B.生产制度

  C.受益分配制度

  D.决策制度

  102. 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

  A.财政收入的多少

  B.财政支出的多少

  C.政府的职能范围

  D.政权机关的设置

  103. 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  )职能的范畴。

  A.收入分配

  B.经济稳定

  C.经济发展

  D.资源配置

  104.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行使重点是(  )。

  A.对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B.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C.稳定物价水平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D.改善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105. 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政府预算

  D.财政政策

  106. 能够从微观层面清晰地追踪政府财政支出的去向和具体用途的财政支出分类方法是(  )。

  A.按政府职能分类

  B.按支出功能分类

  C.按支出经济分类

  D.按支出能否等到等价补偿分类

  107. 政府用于义务教育方面多少资金,用于公共安全方面多少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方面多少资金,反映了政府财政支出的(  )。

  A.方向

  B.规模

  C.结构

  D.经济性质

  108. 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取得物品与劳动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属于(  )。

  A.转移性支出

  B.建设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消费性支出

  109. 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是(  )。

  A.按支出经济分类

  B.按支出功能分类

  C.按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

  D.按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

  110. (  )是衡量一定时间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和政府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高低,也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

  A.财政支出功能

  B.财政支出分类

  C.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

  D.财政支出范围的大小

  111. 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通常由按(  )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

  A.上年价格

  B.不变价格

  C.当年价格

  D.预期价格

  112. 非均衡增长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瓦格纳

  B.皮考克

  C.马斯格雷夫

  D.鲍莫尔

  113. 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  )。

  A.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B.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作出解释

  C.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D.英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的”

  114. 下列关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般公共支出总体上都远低于社会性支出

  B.目前,中国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中,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约为40:60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总量不断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D.1994年至“十一五”时期,中国财政购买性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出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转移性支出比重则缓慢上升

  115.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关键是(  )。

  A.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

  B.写好考评报告

  C.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

  D.制定绩效目标

  116. (  )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

  A.税收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收入

  D.政府收费

  117. 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是(  )。

  A.社会缴款

  B.税收

  C.赠与收入

  D.其他收入

  118. (  )是税收本质的体现。

  A.强制性

  B.无偿性

  C.灵活性

  D.固定性

  119. 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即(  )。

  A.税率

  B.纳税主体

  C.课税对象

  D.纳税环节

  120. 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  )。

  A.税率

  B.纳税人

  C.课税对象

  D.纳税环节

  121. (  )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总额的60%左右。

  A.财产税

  B.行为税

  C.所得税

  D.流转税

  122. 下列选项中属于直接税的是(  )。

  A.财产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

  123. 税收按计量课税对象的标准不同,分为(  )。

  A.价内税和价外税

  B.直接税和间接税

  C.从价税和从量税

  D.中央税和地方税

  124. 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  )上。

  A.财产税

  B.流转税

  C.所得税

  D.资源税

  125. 实践中比较常见的税负转嫁方式是(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混转

  126. 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这种税负转嫁方式一般称为(  )。

  A.前转

  B.旁转

  C.消转

  D.混转

  127. 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  )。

  A.国库券

  B.实物国债

  C.上市国债

  D.内债

  128. 一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最宜使用、副作用最小的方法是(  )。

  A.增加税种

  B.发行国债

  C.提高税率

  D.向中央银行借款

  129. 一国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称为(  )。

  A.国债负担率

  B.国民经济承受能力

  C.债务依存度

  D.外贸依存度

  130. 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  )。

  A.国债的认购方式

  B.国债的发行方式

  C.国债的交易方式

  D.国债的偿还方式

  131. 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遍和最常用的是(  )。

  A.回购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现货交易

  132. 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是(  )。

  A.政府收费

  B.政府预算

  C.财务管理

  D.税收

  133.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  )。

  A.法定授权

  B.安排计划

  C.重要规定

  D.人为安排

  134. 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  )。

  A.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B.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C.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

  D.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135. 按预算编制形式分类,预算可以分为(  )。

  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C.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

  D.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136. 保持各项财政收支指标连续性的是(  )。

  A.年度预算

  B.多年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137. 我国的政府预算由(  )组成。

  A.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

  B.中央、省、市三级预算

  C.中央、省、市、县四级预算

  D.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

  138. 目前我国每年统计公报公布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的数字,都是就(  )而言的。

  A.公共财政预算

  B.政府性基金预算

  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D.社会保障预算

  139. 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称为(  )。

  A.政府性基金预算

  B.社会保障预算

  C.公共财政预算

  D.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40. (  )是财政制度的核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门。

  A.财政收支制度

  B.财政预算制度

  C.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D.政府采购制度

  141. 关于部门预算编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部门收入预算编制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

  B.部门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

  C.部门预算采取自上而下的编制方式

  D.部门预算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

  142. 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是(  )。

  A.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B.税收管理体制

  C.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

  D.政府部门支出管理体制

  143. 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哪一级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就由哪一级政府来提供,这体现的政府间事权及支出划分原则是(  )。

  A.收益原则

  B.区域原则

  C.技术原则

  D.效率原则

  144. (  )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A.征税主体

  B.税种属性

  C.税率

  D.课税对象

  145. 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则是(  )。

  A.事权和财权相统一

  B.事权和收入相统一

  C.分级管理

  D.一级政府一级预算

  146. 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税种是(  )。

  A.消费税

  B.增值税

  C.资源税

  D.证券交易印花税

  147. 2003以后,中央和地方的所得税分享比例是(  )。

  A.50%,50%

  B.60%,40%

  C.70%,30%

  D.75%,25%

  148.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

  A.亚当?斯密

  B.庇古

  C.弗里德曼

  D.凯恩斯

  149. (  )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

  A.专项转移支付

  B.横向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其他转移支付

  150. 在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这体现了财政政策的(  )。

  A.导向功能

  B.资源配置功能

  C.控制功能

  D.稳定功能

  151. 经常项目平衡又称为(  )。

  A.贸易平衡

  B.资本项目平衡

  C.劳务平衡

  D.储备平衡

  152. (  )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

  A.预算

  B.补贴

  C.税收

  D.公债

  153. 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财政预算应采取的政策是(  )。

  A.赤字预算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B.盈余预算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C.全面扩张政策

  D.收支相等中性财政政策

  154. 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这种财政政策称为(  )。

  A.补偿性的财政政策

  B.汲水性的财政政策

  C.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55. 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政策称为(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中性财政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

  D.自动稳定财政政策

  156. 假设政府增税100亿元,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税收乘数为(  )。

  A.-4

  B.1

  C.4

  D.8

  157. 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不会产生(  )。

  A.行政时滞

  B.预算时滞

  C.认识时滞

  D.执行时滞

  158. 我国1998-2004年期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实质是(  )财政政策。

  A.紧缩

  B.中性

  C.扩张

  D.稳健

  159.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实行了(  )财政政策。

  A.从紧

  B.中性

  C.稳健

  D.积极

  160. 交易型货币数量学说是由(  )提出来的。

  A.庇古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费雪

  161.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物价水平

  B.商品交易量

  C.货币量

  D.劳务交易量

  162.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  )。

  A.货币量决定货币价值的理论

  B.货币价值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C.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D.物价水平决定货币量的理论

  163. 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是(  )。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资动机

  D.投机动机

  164. 货币供给的机制分析侧重于(  )。

  A.货币的创造过程

  B.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C.分析供给原因

  D.货币供给量

  165. 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  )。

  A.银行活期存款

  B.银行定期存款

  C.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D.储蓄存款

  166. 能够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金融机构是(  )。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专业银行

  167.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  )。

  A.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

  B.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小

  C.总量性失衡

  D.结构性失衡

  168. 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之间的关系是(  )。

  A.前者低于后者

  B.前者高于后者

  C.二者相等

  D.二者无关

  169. 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其基本标志是(  )。

  A.物价上涨

  B.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C.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

  D.某种商品价格的上涨

  170. 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是(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

  C.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D.输入性通货膨胀

  171. 政府发行公债后,可以利用“挤出效应”使民间部门的投资(  )。

  A.质量降低

  B.质量提高

  C.规模扩张

  D.规模减少

  172. 供给学派提出的积极的供给政策措施不包括(  )。

  A.增税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精简规章制度

  D.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

  173. (  )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A.商业银行

  B.投资银行

  C.中央银行

  D.政策性银行

  174.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  )的关系。

  A.政府

  B.存款货币银行

  C.社会保障部门

  D.政策性银行

  175. 在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本质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都能对工商企业发放贷款

  B.都追求利润最大化

  C.商业银行能吸收社会公众的活期存款,中央银行则不能

  D.商业银行承担货币发行任务,中央银行则没有

  176. 下列各项中,应填列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是(  )。

  A.外汇储备

  B.流通中的通货

  C.贴现及放款

  D.政府债券

  177.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属于中央银行资产项目。

  A.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B.流通中的通货

  C.外汇、黄金储备

  D.金融机构存款

  178. 同城或同地区银行间的资金清算,主要通过(  )来进行。

  A.全国支付清算系统

  B.商业银行行内汇划系统

  C.票据交换所

  D.人民银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179. 货币政策目标中的充分就业是指(  )。

  A.所有劳动力完全就业

  B.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就是达到充分就业

  C.国家规定的人数完全就业时就是达到充分就业

  D.劳动力充分得到就业的状况

  180. 根据我国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  )。

  A.保持物价稳定

  B.实现充分就业

  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利率稳定,实现收支平衡

  181. 在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里,最具灵活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率

  C.再贷款利率

  D.公开市场业务

  182. 某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居民提供汽车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是40%,最长还款期限是5年,这种规定属于(  )。

  A.直接信用控制

  B.间接信用指导

  C.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D.消费者信用控制

  183.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常指的是(  )。

  A.短期市场利率

  B.中期贷款利率

  C.中期债券利率

  D.短期存款利率

  184. 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或批示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是属于(  )。

  A.信用管制

  B.道义劝告

  C.窗口指导

  D.信用配额

  185. 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办理的业务是(  )。

  A.代理业务

  B.结算业务

  C.吸收活期存款

  D.发放贷款

  186.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货币创造

  187. 单一银行制的典型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法国

  188. 银行组织资金主要来源于(  )。

  A.吸收存款

  B.再贴现

  C.发行债券

  D.同业拆借

  189. 商业银行在不动用自身资金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的各种金融业务是(  )。

  A.中间业务

  B.负债业务

  C.贷款业务

  D.票据贴现业务

  190. 金融市场效率发挥的前提是(  )。

  A.政府的严格管制

  B.资本的合理运动

  C.商业银行的有效运作

  D.投资者的积极参与

  191. 如果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  )。

  A.半强型效率

  B.强型效率

  C.弱型效率

  D.无效率

  192. 货币市场所流通的金融工具的期限在(  )。

  A.1年以内

  B.3年以内

  C.5年以上

  D.10年以上

  193. 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是(  )。

  A.货币基金市场

  B.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C.股票市场

  D.同业拆借市场

  194. 在货币市场流动性最高、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交易的金融工具是(  )。

  A.股票

  B.长期商业票据

  C.短期政府债券

  D.长期政府债券

  195. 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合同,允许买方在交付一定的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时间内按照协议价格买卖一定数量证券的权利,这种交易是(  )。

  A.金融期货交易

  B.金融期权交易

  C.远期交易

  D.互换交易

  196. 从微观上看和从宏观上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平行、互补

  B.互补、平行

  C.替代、互补

  D.替代、替代

  197. 证券业交易的基本金融风险是(  )。

  A.法律风险

  B.经营风险

  C.技术风险

  D.市场风险

  198. 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风险是(  )。

  A.市场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信用风险

  D.操作风险

  199.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属于(  )。

  A.债务危机

  B.货币危机

  C.流动性危机

  D.综合性危机

  200. 如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会导致的危机属于(  )。

  A.债务危机

  B.货币危机

  C.流动性危机

  D.综合性危机

  201. 2007年春季出现的次贷危机开始于(  )。

  A.英国

  B.美国

  C.欧盟

  D.日本

  202. 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是(  )。

  A.保护债权论

  B.公共利益论

  C.金融风险控制论

  D.市场失灵理论

  203. 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的理论是(  )。

  A.公共利益论

  B.保护债权论

  C.金融风险控制论

  D.金融全球化理论

  204. 我国实行的监管体制是(  )。

  A.综合监管体制

  B.混合监管体制

  C.分业监管体制

  D.分部分监管体制

  205. 在我国新的监管体制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机构是(  )。

  A.中国人民银行

  B.证监会

  C.银监会

  D.国资委

  206. 在2003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  )为核心的监管思想。

  A.保护债权人

  B.市场约束

  C.资本充足率

  D.监管当局监督检查

  207. 下列关于净稳定融资比率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B.它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解决资产错配的能力

  C.目的是激励银行尽量使用稳定的资金来源

  D.它覆盖了整个资产负债表

  208. 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银行建立留存超额资本,由普通股构成,最低要求为2.5%

  A.1.5%

  B.2.5%

  C.4.5%

  D.8.5%

  209. 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属于(  )。

  A.自发的浮动汇率制度

  B.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C.人为的浮动汇率制度

  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210. (  )1月1日,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

  A.1989年

  B.1979年

  C.1999年

  D.1994年

  211. (  )只能算成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

  A.外汇储备

  B.货币性黄金

  C.IMF的储备头寸

  D.特别提款权

  212.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A.美元

  B.黄金

  C.欧元

  D.英镑

  213.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行的汇率制度属于(  )。

  A.自发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B.人为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C.自发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214. 在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构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清算银行

  C.金融稳定委员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15. (  )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A.指标

  B.变量

  C.观察值

  D.统计数据

  216. 把人类的性别划分为男和女,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  )。

  A.定比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序尺度

  D.定距尺度

  217. (  )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A.定类尺度

  B.定距尺度

  C.定比尺度

  D.定序尺度

  218. 财政收入这一统计指标属于(  )。

  A.相对指标

  B.时期指标

  C.时点指标

  D.平均指标

  21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220. 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  )。

  A.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

  B.第一手统计数据

  C.第二手统计数据

  D.非原始的统计数据

  221. 对全国人口逐个进行登记调查,这种统计调查方式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222. 在各种调查方式中,能从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全面调查

  D.重点调查

  223. 将一组被调查者视作一个抽样单位而不是个体,这种抽样方法是(  )。

  A.分层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224. 为了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势,就可以对全国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价的变化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全面调查

  D.重点调查

  225. 某学校对学习成绩好的几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226. 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是(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一般调查

  D.典型调查

  227. 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点数和计量,以取得原始数据,这种调查方法称为(  )。

  A.采访法

  B.报告法

  C.实验设计法

  D.直接观察法

  228. 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是(  )。

  A.代表性误差

  B.登记性误差

  C.样本不足造成的误差

  D.无法消除的误差

  229. 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是(  )。

  A.代表性误差

  B.登记性误差

  C.不能控制和计算的误差

  D.可以消除的误差

  230. 组距分组是(  )的整理方法。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离散变量

  231. 家庭支出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属于(  )。

  A.比例

  B.比率

  C.频率

  D.百分数

  232. 将比例乘以100就是(  )。

  A.百分比

  B.比率

  C.平均数

  D.极差

  233. 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是采用了计算(  )的数据整理方法。

  A.比例

  B.均值

  C.比率

  D.百分比

  234. 条形图纵置时也称为(  )。

  A.直方图

  B.折线图

  C.柱形图

  D.圆形图

  235. 某组中,最大值为50,最小值为12,极差为(  )。

  A.38

  B.18

  C.20

  D.12

  236. 在对数据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

  A.无任何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组距总是组数的5倍

  237. 在组距分组中,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  )。

  A.组数

  B.极差

  C.组距

  D.组中值

  238. 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叫做(  )。

  A.组数

  B.组中值

  C.极差

  D.组距

  239.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  )。

  A.“不重不漏”

  B.“组限值应能被 5除尽”

  C.“下组限不在内”

  D.“上组限不在内”

  240. 某产品的销售收入是一个变量,其分组依次为1万元以下,1万元-3万元,3万元-5万元,5万元-6万元,那么(  )。

  A.1万元应归入第一组

  B.3万元应归入第二组

  C.3万元应归入第三组

  D.6万元应归入第四组

  241.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是(  )。

  A.柱形图

  B.折线图

  C.直方图

  D.扇形图

  242. 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称为(  )。

  A.中位数

  B.极值

  C.众数

  D.平均数

  243. 2003年,某市下辖六个县的棉花种植面积按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800公顷、900公顷、1100公顷、1400公顷、1500公顷、3000公顷,这六个县棉花种植面积的中位数是(  )公顷。

  A.1450

  B.1250

  C.1100

  D.1400

  244. 某连锁超市6个分店的职工人数由小到大排序后为57人、58人、58人、60人、63人、70人,其算术平均数、众数分别为(  )。

  A.59、58

  B.61、58

  C.61、59

  D.61、70

  245. 共有100个学生进行分组,150~160cm有10个,组中值为155;160~170cm有70个,组中值为165;170~180cm有20个,组中值为175,加权算术平均数为(  )。

  A.155

  B.175

  C.165

  D.166

  246. 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称为(  )。

  A.众数

  B.极值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247. 计算几何平均数要求各观察值之间存在(  )的关系。

  A.等差

  B.等比

  C.连加

  D.连乘积

  248. 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  )。

  A.越差

  B.越好

  C.不变

  D.反复变化

  249. 最简单的变异指标是(  )。

  A.极差

  B.标准差

  C.组距

  D.离散系数

  250. 离散系数比标准差更适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这是因为离散系数(  )。

  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B.不受数据差异程度的影响

  C.不受变量值水平或计量单位的影响

  D.计量更简单

  251. 统计对事物进行动态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编制(  )。

  A.指数

  B.回归方程

  C.频数分布表

  D.时间序列

  252. 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时间指标的是(  )。

  A.城镇人口比重

  B.年底总人口数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253. 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称为(  )。

  A.变量

  B.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发展速度

  254. 增长量是(  )。

  A.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

  B.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和

  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D.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

  255. 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可以把增长量分为逐期增长量和(  )。

  A.环比增长量

  B.定基增长量

  C.累计增长量

  D.平均增长量

  256. 已知在一个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分别为21、30、35、41,则累计增长量为(  )。

  A.90

  B.80

  C.105

  D.127

  257. 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  )的序时平均数。

  A.累计增长量

  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

  C.逐期增长量

  D.报告期发展水平

  258.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  )。

  A.连乘积

  B.总和

  C.对比值

  D.之差

  259. 某公司A产品的销售额2007年比2002年增长53.5%,2006年比2002年增长40.2%,则2007年比2006年增长(  )。

  A.9.5%

  B.13.3%

  C.33.09%

  D.15.9%

  260. 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  )。

  A.加权算术平均法

  B.极差法

  C.几何平均法

  D.算术平均法

  261. 2000年以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年均增长4%以上,这是(  )。

  A.发展速度

  B.增长速度

  C.平均增长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262. “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的是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  )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A.计量单位

  B.数据类型

  C.时间

  D.调查方法

  263. 狭义的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  )。

  A.算术平均数

  B.相对数

  C.总量指标

  D.几何平均数

  264. 下列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

  A.产品产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销售额指数

  D.总产值指数

  265. 拉氏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  )。

  A.报告期

  B.基期与报告期水平的平均数

  C.与基期与报告期无关的水平

  D.基期

  266. 帕氏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  )。

  A.基期与报告期水平的平均数

  B.与基期和报告期无关的水平

  C.报告期

  D.基期

  267. 某工厂报告期与基期比较,某产品产量增加10%,单位产品价格下降6%,那么,销售额(  )。

  A.增加

  B.减少

  C.不增不减

  D.无法确定

  268. 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品产量增加3%,单位产品成本下降3%,那么,生产费用(  )。

  A.减少

  B.增加

  C.不增不减

  D.无法确定

  269. 某单位职工人数增加2%,工资总额增加6%,则平均工资(  )。

  A.增加3%

  B.减少3%

  C.增加3.92%

  D.减少3.92%

  270. 某商场商品的销售额增长6%,平均销售价格增长4%,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

  A.2.8%

  B.1.9%

  C.0.6%

  D.3.4%

  271. 某市百货商场销售额2007年与2006年相比为150%,同期价格水平下降6%,则该商场销售量指数为(  )。

  A.133%

  B.159.57%

  C.121%

  D.118%

  272. 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通过(  )来反映。

  A.现金流量表

  B.成本报表

  C.利润表

  D.资产负债表

  273. 我国(  )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A.《会计法》

  B.《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C.《企业会计制度》

  D.《企业会计准则》

  274. 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者耗用的资产是(  )。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递延资产

  D.无形资产

  275. (  )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A.资产

  B.利润

  C.收入

  D.所有者权益

  276. 某企业2008年末资产负债反映的资产总额为840万元、负债总额为552万元,利润表反映利润总额为300万元,那么该企业2008年末所在者权益是(  )万元。

  A.288

  B.588

  C.540

  D.252

  277. 在会计基本前提中,(  )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278. 会计核算中产生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记账基础的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27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  )计量。

  A.货币

  B.实物

  C.货币和实物

  D.数量

  280. 企业会计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  )。

  A.应当一致,不能随意变动

  B.根据需要可随时变动

  C.经财税部门批准才能变动

  D.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动

  281. 下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的是(  )。

  A.可靠性

  B.重要性

  C.可比性

  D.客观性

  282. 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体现了会计核算的(  )要求。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比性

  D.实质重于形式

  283. 我国的会计准则由(  )制定,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

  A.中央银行

  B.财政部

  C.监管部门

  D.商务部

  284. 会计确认主要是通过将会计要素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  )来实现的。

  A.会计报告

  B.会计计量

  C.会计记录

  D.填制和审核凭证

  285. 按照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方法称为(  )。

  A.会计循环

  B.会计记录

  C.会计分期

  D.会计凭证

  286. 下列不属于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是(  )。

  A.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B.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

  C.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D.根据各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287.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是(  )。

  A.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B.采用单式记账的单位

  C.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

  D.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单位

  288. 我国采用的资产负债表格式是(  )。

  A.多步式

  B.单步式

  C.报告式

  D.账户式

  289. 分为左右两方的资产负债表格式是(  )。

  A.账户式

  B.单步式

  C.报告式

  D.多步式

  290.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项目是按(  )进行排列的。

  A.流动性

  B.到期日的远近

  C.安全性

  D.范围

  291. 对于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其列入(  )。

  A.流动资产

  B.长期资产

  C.流动负债

  D.长期负债

  292. 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属于负债项目的是(  )。

  A.预付账款

  B.应收账款

  C.预提费用

  D.待摊费用

  293. A企业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如下:“现金”20000元,“银行存款”50000元,“应收票据”10000元,“其他货币资金”30000元。在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的金额为(  )。

  A.70000元

  B.80000元

  C.100000元

  D.110000元

  294. 某企业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如下:“应付账款——应付某单位”借方余额10000元,“应付账款——应付某单位”贷方余额90000元;“预付账款——预付某单位”借方余额70000元,“预付账款——预付某单位”贷方余额30000元,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预付账款”项目的金额为(  )元。

  A.80000

  B.120000

  C.40000

  D.30000

  295. “待摊费用”项目,根据(  )之和填列。

  A.“待摊费用”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期末借方余额

  B.“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借方余额

  C.“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贷方余额

  D.“待摊费用”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期末贷方余额

  296.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  )的报表。

  A.财务状况

  B.经营成果

  C.盈利能力

  D.管理水平

  297. 利润表是一张(  )。

  A.静态会计报表

  B.动态会计报表

  C.既是静态也是动态会计报表

  D.既不是静态也不是动态会计报表

  298. 下列关于利润表项目之间关系的等式中,正确的是(  )。

  A.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B.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C.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支出

  D.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299. 企业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属于现金流量表上反映(  )的现金流入。

  A.与经营活动有关

  B.与投资活动有关

  C.与筹资活动有关

  D.与分配利润有关

  300.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  )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A.变卖固定资产

  B.取得债券利息收入

  C.支付的各项税费

  D.支付融资租赁费用

  301. 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是(  )。

  A.经营能力

  B.盈利能力

  C.偿债能力

  D.营运能力

  302. 用以计算某项经济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比率是(  )。

  A.绝对数比较分析

  B.构成比率

  C.相关比率

  D.效率比率

  303.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应维持在(  )左右。

  A.1∶1

  B.2∶1

  C.1∶2

  D.2∶3

  304. 在计算速动比率时,要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这是因为(  )。

  A.存货的价值较大

  B.存货的质量不稳定

  C.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差

  D.存货的未来销路不定

  305. 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能力的指标是(  )。

  A.速动比率

  B.产权比率

  C.现金比率

  D.资产负债率

  306.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其金额是用流动资产减去(  )。

  A.存货

  B.短期投资

  C.应收账款

  D.货币资金

  307. 某企业年末流动资产总额为80000000元,其中存货50000000元,应收账款20000000元,流动负债60000000元,则该企业速动比率为(  )。

  A.0.15

  B.0.5

  C.1

  D.2

  308. 某企业年初资产总额为30000000元,负债总额为6000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4000000元,则该企业年初的产权比率为(  )。

  A.0.5

  B.0.25

  C.1.5

  D.2.5

  309. 某企业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21000000元,销售退回2000000元,销售折让1000000元,期初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0元,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000元,则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为(  )次。

  A.1

  B.2

  C.3

  D.4

  310. 在计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时,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

  A.应当扣除坏账准备

  B.按期初应收账款金额计算

  C.不应当扣除坏账准备

  D.按期末应收账款金额计算

  311. 以下指标中,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的是(  )。

  A.流动比率

  B.资产总额

  C.总资产周转率

  D.利润总额

  312. 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

  A.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B.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C.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D.[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

  313. 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该指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  )。

  A.完全相等

  B.无关

  C.成反比

  D.成正比

  314. (  )反映普通股每股的盈利能力。

  A.市盈率

  B.普通股每股收益

  C.资本保值增值率

  D.资产净利润率

  315. 某公司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价为3元,每股收益为0.2元,每股股利为0.15元,该公司无优先股,则该公司市盈率为(  )。

  A.15%

  B.20%

  C.15

  D.20

  316. 下列关于存货核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行政单位正常的存货盘盈或盘亏应作为减少或增加当期支出处理

  B.行政单位取得的存货以买价加采购中的差旅费、运杂费作为库存材料的入账价值

  C.事业单位取得的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

  D.行政事业单位发出存货,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317. 关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说法错误的是(  )。

  A.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

  B.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或构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

  C.盘盈固定资产时,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支付的租金入账

  D.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注明价值以及接受捐赠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入账

  31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事业单位负债的是(  )。

  A.离退休费

  B.应付工资

  C.借入款项

  D.应收及预付款项

  319. 事业单位取得的无主财物变价款,在会计处理时应计入的会计科目是(  )。

  A.事业收入

  B.其他收入

  C.应缴预算款

  D.应缴财政专户款

  0. 下列各项中,关于事业单位收入会计处理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租收入记入经营收入

  B.从主管部门取得的非政府补助收入记入上级补助收入

  C.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记入事业收入

  D.事业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规定缴纳的各项收入记入附属单位缴款

  1. 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简称(  )。

  A.预算外资金专户

  B.特设专户

  C.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

  D.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2. 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的账户是(  )。

  A.国库单一账户

  B.预算外资金专户

  C.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D.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

  3. 事业单位年终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应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

  A.财政应返还额度

  B.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C.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D.专用基金—一般基金

  4. 事业单位编制资产负债表月报时,涉及的会计等式是(  )。

  A.资产=负债+净资产

  B.收入-支出=结余

  C.资产+支出=负债+收入

  D.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5.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  )。

  A.人际关系

  B.社会关系

  C.个体之间的关系

  D.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6. 从法学视角来说,(  )是指人们围绕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A.社会

  B.生产力

  C.经济

  D.生产关系

  7. 在对市场经济进行规制的法律体系中,(  )处于基本法的地位。

  A.民商法

  B.婚姻法

  C.经济法

  D.民事诉讼法

  8. (  )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最高法则,立足社会整体,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属于社会本位法。

  A.民商法

  B.民法

  C.经济法

  D.行政法

  9. 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运用一系列手段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是(  )。

  A.组织管理协作关系

  B.社会管理关系

  C.市场管理关系

  D.经济管理关系

  10. 下列描述行政管理关系有误的是(  )。

  A.它是一种行政指导关系

  B.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

  C.是宏观领域的经济关系

  D.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11. (  )是经济法反映社会化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理念的一项核心的、基础性的原则。

  A.平衡协调原则

  B.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C.有限干预原则

  D.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是作为经济法灵魂的一项根本性原则。

  A.平衡协调原则

  B.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C.有限干预原则

  D.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1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权的特征的是(  )。

  A.是一种支配权

  B.客体一般为物

  C.是一种相对权

  D.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14. 关于“一物一权”原则,正确的说法是(  )。

  A.一物之上只能设立一个用益物权

  B.一物之上只能设立一个担保物权

  C.一物之上只能设立一个物权

  D.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

  15. 原始取得不包括(  )。

  A.生产取得

  B.继承取得

  C.添附取得

  D.拾得遗失物

  16. 下列不属于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的是(  )。

  A.受让人须是善意的

  B.以协商一致的价格转让

  C.受让人必须支付了合理的价款

  D.受让人已经占有了该财产

  17. 甲因病病逝,留有遗嘱,甲的儿子乙依照甲的遗嘱继承了甲的一套房产,乙取得房产的所有权是(  )。

  A.原始取得,依法律行为而取得

  B.继受取得,依法律行为而取得

  C.原始取得,依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取得

  D.继受取得,依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取得

  18. 不同所有人的物因一定的行为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物或具有新质的物,这在民法理论上称为(  )。

  A.合并

  B.继受所得

  C.添附

  D.提存

  19. 共同共有以(  )的存在为前提。

  A.所有权

  B.共同关系

  C.家庭关系

  D.夫妻关系

  20.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按份共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共有人之间必须存在共同关系

  B.共有人对共有的财产按照各自的份额享有所有权和承担义务

  C.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一定的应有部分

  D.共有人享有优先购买权

免费微信学习群
1 2 3 4
责编:zp03234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APP做题

请扫码做题

小程序做题

请扫码做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