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护士资格证 >> 护理理论 >> 临床护理 >> 急救护理 >> 临床急救护理知识点:烧伤

临床急救护理知识点:烧伤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9月21日 ]  【

  烧伤

  一、概述

  v 烧伤(burn)是泛指各种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局部或全身的急性损伤性疾病。

  二、病因病理

  v (一)局部病变

  › 烧伤区的组织、细胞因受热力作用而发生蛋白变性、组织坏死、成痂、炭化。

  › 烧伤区及全身的毛细血管通渗性增加,大量的血浆样液体自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中,引起组织水肿;渗出到表皮与真皮之间则形成水疱,这种渗出可持续24~48小时,渗出高峰期在伤后6~8小时。

  v (二)全身反应

  › 血容量减少

  › 代谢异常

  › 红细胞破坏增加

  ›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四、临床特点

  v 发病急、病程长、消耗大、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v 夏季发病率高,平时中、小面积烧伤、暴露部位烧伤多见。

  v 功能恢复——是烧伤后的重要问题

  五、烧伤伤情判断

  v (一)烧伤面积的评估

  › 1 新九分法:

  v 头、颈、面各占3%,共占9%;

  v 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

  v 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

  v 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足7%)共占46%。

  › 2 手掌法:

  v 伤员自己手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v 小儿头大,下肢短,需用下列公式计算。

  v 头、颈、面部面积为9%+(12―年龄)%=所占体表面积百分数

  v 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所占体表面积百分数

  v (二)烧伤深度的评估(三度四分法)

  › Ⅰ度,称红斑烧伤,只伤表皮。

  v 表现为轻度浮肿,热痛,感染过敏,表皮干燥,无水疱,约需3~7天痊愈,不留瘢痕。

  › 浅Ⅱ度,称水疱性烧伤,可达真皮。

  v 表现为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创面发红,潮湿、水肿,约需8~14天痊愈,有色素沉着。

  › 深Ⅱ度,真皮深层受累。

  v 表现为痛觉迟钝,可有水疱,创面苍白潮湿,红色斑点,约需20~30天或更长时间才能治愈。

  › Ⅲ度,称焦痂性烧伤,烧伤可深达骨。

  v 表现为痛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疱,似皮革,创面焦黄或炭化。

  (三)烧伤严重性评估

  › 轻度烧伤:

  v Ⅱ度烧伤面积9%以下;

  › 中度烧伤:

  v Ⅱ度烧伤面积10~29%;

  v 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10%;

  › 重度烧伤:

  v 总面积30~49%;

  v 或Ⅲ度烧伤面积10~19%;

  v 或Ⅱ度、Ⅲ度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 特重烧伤:

  v 总面积50%以上;

  v 或Ⅲ度烧伤20%以上;

  v 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六、烧伤急救与治疗

  v 烧伤治疗的总体原则

  › 保护烧伤创面,避免或减少外源性污染,预防和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

  › 防止创面和全身感染;

  › 使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促使创面早日愈合,减少疤痕形成,防治功能障碍和畸形;

  › 预防和治疗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一)现场急救

  › 现场抢救的目标是尽快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和进行危及生命的救治措施。

  v 1 迅速脱离热源

  › 如邻近有凉水,可先冲淋或浸浴以降低局部温度;酸、碱等化学物质致伤时,应迅速脱去被浸湿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伤处的衣裤袜之类应剪开取下,不可剥脱。

  v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 火焰烧伤常伴呼吸道受烟雾、热力等损伤,引起呼吸窘迫,可放置通气管。

  › 合并CO中毒者应移至通风处。

  › 呼吸道烧伤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氧气吸入。

  › 已昏迷的烧伤者也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将病人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血块阻塞呼吸道。

  v 3 保护受伤部位

  › 创面要求不再污染和损伤

  › 避免用有色药物涂抹

  (二)创面处理

  › 主要目的是保护创面、减轻损害和疼痛;防治感染、及时封闭创面,促进愈合。

  v Ⅰ度烧伤

  v 面积小或肢体的浅Ⅱ度烧伤:包扎疗法

  › 用生理盐水、0.1%苯扎溴胺溶液或碘伏等消毒创面后,涂以烧伤软膏,覆盖厚层纱布后包扎。

  › 创面的水疱可保留或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内液,破裂的疱皮应予清除,表面用无菌凡士林敷料覆盖。

  v 头、面、颈、会阴部不便包扎的创面可用暴露疗法或半暴露疗法

  v Ⅲ度烧伤可先涂以碘伏,准备去痂处理。

  (三)抗休克

  v 1 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 补液是防治烧伤休克的有效措施。

  v 2 补液量计算法

  ›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输液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每公斤体重给予胶体和电解质溶液共1.5ml,另加水份2000ml。胶体和电解质溶液的比例,一般为0.5∶1,伤情严重者为0.75∶0.75。

  › 伤后第二个24小时:电解质液和胶体液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再加每日生理需水量。

  › 伤后第三个24小时:视病人病情变化而定。在抢救过程中,一时不能获得血浆时,可用低分子量的血浆代用品,以助扩张血管和利尿,总用量不超过1000ml。

  烧伤补液量计算方法举例:

  某病人,体重60kg,浅Ⅱ度烧伤,面积为50%。

  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为50×60×1.5+2000=6500ml,其中胶体液50×60×0.5=1500ml,电解质液为50×60×1=3000ml,水分为2000ml,补液总量的一半3250ml在伤后8小时内输入。

  第二个24小时补液,其中胶体液为1500/2=750ml,电解质液为3000/2=1500ml,水分仍为2000ml,第二个24小时补液总量为4250ml。

  › 3 补液注意

  › 对面积较大或(和)血压降低者,需快速静脉输液。

  › 对原有心、肺疾病者,又须防避过快输液所引起的心力衰竭、肺水肿等。

  › 输液种类

  › 开始选晶体液,利于改善微循环;

  › 输入一定量晶体液后,继以一定量的胶体液和5%葡萄糖;

  › 然后重复这种顺序。

  › Ⅲ度烧伤面积超过10%或休克较深者,应加输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碱化尿液。口服饮料可有补液作用,但要防避引起急性胃扩张。

  (四)防治感染:

  › 1 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 2 应加强支持治疗

  › 3 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七、护理措施

  (一)清创、换药护理

  v 1 包扎疗法护理:适用于四肢及小面积烧伤

  › 抬高肢体

  › 保持敷料清洁和干燥

  › 用药护理

  v 2 暴露疗法护理

  › 暴露疗法可使创面迅速干燥结痂,以减少病原菌繁殖和保护创面的作用。适用于头、面、会阴部烧伤及大面积烧伤。

  › (1)控制室温于28~32℃,湿度于50%~70%左右,每3~4小时开窗通风交换空气一次,以保持病室洁净。

  › (2)体位以创面充分暴露为原则,创面上被子用支架撑挡。为病人定时翻身,特别要注意双腋窝、会阴部的展开。双足勿受压。

  › (3)随时用无菌吸水敷料或棉签吸净创面渗液,尤其是头面部创面。

  › (4)焦痂可用2%碘酊涂擦,2~4次/日,或反复涂擦四季青药水或虎杖酊等制痂剂,每日4~6次。

  › (5)用翻身床或定时翻身,避免创面因受压而加深。

  › (6)环形焦痂者,应注意呼吸和肢体远端血运。

  › (7)创面不应覆盖任何敷料或被单。

  (二)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v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及时清除口鼻和呼吸道分泌物

  › 促进分泌物排出

  › 加强观察

  v 2 吸氧

  › 氧浓度一般不超过40%,氧流量4~5L/min,合并一氧化碳中毒者给高浓度氧或纯氧,有条件者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

  v 3 严格掌握并观察记录输液量及速度,少输库存血,防止急性肺水肿等发生。

  v 4 严格呼吸道管理及无菌技术。并密切观察呼吸频率,以防止呼吸道水肿、窒息。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烂和感染。

  (三)休克期护理

  v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v 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速度

  v 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输液原则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速度。

  v 观察液体复苏效果:

  v 尿量

  v 心率

  v 血压

  v 精神状态

  v 末梢循环

  (四)感染的护理

  v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v 加强观察和创面护理

  v 预防压疮

  v 加强营养支持护理

  (五)心理护理

  v 耐心倾听

  v 耐心解释病情

  v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

  (六)康复护理

  v 功能锻炼对防治烧伤后关节僵直、肌肉萎缩、肌腱粘连,提高神经肌肉反应能力,增强免疫力有重要作用。指导和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是康复期的主要护理工作之一。

责编:liumin2017

报考指南

焚题库

护士资格备考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