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初级护师 >> 考试辅导 >> 2019年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重点

2019年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重点第十二章第一节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11月01日 ]  【

  第十二章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传染病总论

  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内,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始终是各类疾病中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

  (一)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简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两个因素。

  不同的结局: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胃酸所清除。也可被人体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所中和,如来自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的抗体;还可被预防注射或感染后获得的特异性主动免疫而清除。

  2.隐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但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的数量远超过显性感染的数倍以上。其结局多数为病原体被清除,部分成为病原携带状态,称为健康携带者。最多见

  3.显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引起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症状体征。显性感染过程中,大多数的结局是病原体被清除,并可获得稳定持久的免疫力而不再感染。仅部分病人成为病原携带状态,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最少见

  4.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可排出体外,但不引起人体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称病原携带者状态。按病原携带的持续时间3个月以下或以上分别称为急性或慢性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是传染病重要的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 指传染过程中,病原体与人体互相作用时,保持暂时的平衡状态,不出现临床表现,但当机体防御功能减退时,原已潜入在人体内的病原体便乘机繁殖,引起发病。

  传染过程的5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隐性感染最多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而显性感染最少,但最易识别。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大多数已知的传染病有明确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这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有一些传染病病原体不完全清楚。

  2.有传染性 传染性是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据。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性大小和危害性不同,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传染病的流行形式有散发、流行、暴发和大流行。有些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有的传染病仅在某地区流行,称为地方性。

  4.感染后免疫性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显性或隐性感染机体均能对病原体及毒素产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抗体一般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的强弱及持续的时间随不同的传染病而异。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传播及转归全部自然经过,称为流行过程。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三个基本环节。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阻止传染病的流行。

  1.传染源

  体内有病原体、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感染他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还可来源于非人类的传染源,如水源(霍乱)、食物源(痢疾)、土壤(军团菌病)等。

  (1)病人:是多种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多数在潜伏期和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强。

  (2)病原携带者:发现病原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并采取相应措施是防止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步骤。

  (3)动物源:受感染的动物排出病原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称为动物源。如,出血热。

  2.传播途径

  病原体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方式播散。

  病人自身皮肤、鼻腔、口咽部致病微生物,通过局部或血流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称为内源性播散。

  传染病的播散途径几乎都是经直接或间接外源性播散的结果,如空气、水、食物、虫媒、血液、土壤及母婴传播,都是常见的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传染病的流行取决于易感者在特定人群的比例,即人群易感性。当易感者比例增高,同时有传染源和相应的传播途径时,该传染病易暴发流行。

  (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水平以及公共卫生设施和劳动环境等方面。

  (五)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分为以下4个阶段:

  1.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潜伏期。长短不一,长则数月、数年,如狂犬病。

  2.前驱期 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不同传染病各自出现其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如高热、皮疹、黄疸等。

  4.恢复期 此期症状及体征逐步消失,器官功能逐渐恢复,称为恢复期。

  恢复期后如机体功能仍不能恢复正常,称为后遗症期。

12
责编:liumin2017

报考指南

焚题库

护士资格备考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