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护士资格证 >> 考试辅导 >> 2019年护士资格证重点辅导

2019年护士资格证重点辅导: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4月03日 ]  【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同步练习:2019年护士资格考试同步练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考学习资料、在线题库体验,欢迎加入护士资格证考试群:714733032护士资格证考试报名

  (一)外生殖器

  (二)内生殖器

  (三)骨盆

  (四)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五)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六)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一)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1.阴阜

  2.大阴唇 为靠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

  3.小阴唇 是一对位于大阴唇内侧的薄皱襞。

  4.阴蒂

  5.阴道前庭 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其前方有尿道口,后方有阴道口,阴道口覆有一层薄膜为处女膜,中央有一孔,月经由此流出。

  (二)内生殖器

  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合称子宫附件。

  阴道 为性交、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1)功能:为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2)解剖结构:

  A.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

  B.成人非孕时子宫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重约50g。

  C.子宫体

  子宫底

  子宫角

  子宫颈

  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1:2;成年——2:1;老年——1:1。

  D.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

  3)组织结构:内:黏膜层(子宫内膜);中:肌层;外:浆膜层。

  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子宫颈癌好发部位。

  4)子宫韧带:共有4对。

  ①圆韧带:作用是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

  ②阔韧带:作用是保持子宫位于盆腔中央的位置。

  ③主韧带:作用是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的主要韧带。

  ④宫骶韧带:作用是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间接地保持子宫前倾位置。

  输卵管 是精子与卵子相遇结合成为受精卵的部位,也是向宫腔运送受精卵的通道。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和伞端。

  卵巢 为一对性腺器官,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

  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 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有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和阑尾。它们相互毗邻,相互影响。

  (1)尿道:女性尿道短而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充盈的膀胱可影响子宫及阴道,故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3)输尿管

  (4)直肠:妇科手术、分娩时应避免损伤肛管及直肠。

  (5)阑尾:妊娠期阑尾的位置可随子宫增大而向上向外移位。

  (三)骨盆

  1.骨盆的组成及分界

  (1)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

  (2)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称假骨盆(大骨盆);下称真骨盆(小骨盆),胎儿娩出的通道——骨产道。

  2.骨盆的平面及径线(骨盆腔分为3个平面)

  (1)骨盆入口平面:共有4条径线:

  1)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11cm

  2)入口横径

  3)入口斜径

  (2)中骨盆平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此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有2条径线:

  1)中骨盆前后径

  2)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10cm

  (3)骨盆出口平面: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个三角共同的底。共有4条径线:

  ①出口前后径

  ②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9cm

  ③出口前矢状径

  ④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cm。若出口横径较短,但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时,足月儿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骨盆测量分为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两种。

  1)骨盆外测量:

  ①骶耻外径:正常值18~20cm。(补充)

  ②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正常值为8.5~9.5cm。

  ③耻骨弓角度:正常为90°。

  2)骨盆内测量:孕妇取膀胱截石位,外阴消毒,检查者戴消毒手套并涂润滑油。

  ①骶耻内径(对角径):正常值为12.5~13cm。

  ②坐骨棘间径(中骨盆横径):正常值约为10cm。

  (四)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1.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乳房肿大或有乳样分泌物、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属于生理现象。

  2.儿童期:从出生4周到12岁为儿童期。

  3.青春期:自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为青春期。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4.性成熟期:周期性排卵和行经的时期,也称生育期。持续约30年。

  5.围绝经期:可始于40岁,长短不一,包括绝经前期、绝经和绝经后期。此期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致使月经不规律,生殖器官逐渐萎缩。女性生命中最后一次月经称自然绝经,一般发生在44~54岁。

  6.老年期:一般为60岁后的妇女,此期卵巢功能进一步衰竭,易发生代谢紊乱。

  (五)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1.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每个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

  (2)排卵:排卵的时间一般为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两侧卵巢交替排卵或一侧卵巢持续排卵。

  (3)黄体形成。

  (4)黄体退化: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最后变成白体。黄体期14天。

  2.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生殖功能)和分泌性激素(内分泌功能)。

  3.卵巢激素的生理:合成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雌孕激素生理作用

  协同作用 雌激素孕激素

  子宫内膜增生分泌

  乳房乳腺管增生乳腺泡发育

  拮抗作用子宫平滑肌肥大增生,收缩抑制子宫收缩

  宫颈粘液增多、质稀薄、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减少、质稠、椭圆体结晶

  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输卵管蠕动增强抑制

  水钠代谢水钠潴留水钠排泄

  其他反馈作用正、负反馈负反馈

  特点降低循环胆固醇;

  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基础体温

  上升0.3~0.5℃

  雄激素

  1)雄激素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

  2)维持女性正常生育功能;维持第二性征,促进阴毛和腋毛的生长。

  (六)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

  (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此期雌激素水平降低且无孕激素,内膜小动脉、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局灶性坏死,坏死的内膜组织剥落与血液(静脉血)混合排出,形成月经。

  2.月经的周期性调节

  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实现的。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合成、释放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官使其发生周期性变化,其分泌量可对下丘脑、垂体产生反馈作用。

  3.月经的临床表现

  指有规律的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之间。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正常月经持续2~7天,一般3~5天。月经量30~50ml。

  月经血呈暗红色,主要为血液,尚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其主要特点是不凝固,在出血多的情况下出现血凝块。

责编:liumin2017

报考指南

焚题库

护士资格备考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