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志愿 >> 志愿常识 >> 2014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填报高考志愿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2014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填报高考志愿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华考试网  2014-06-06  【
  尽管近年来无论是高中学校,还是家长、考生,对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越来越重视,全社会关注和研究高考志愿填报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现状还是很不令人满意。每年高分低就的仍大有人在,高分落榜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越来越壮大的“复读”队伍简直令人咋舌!

  高分考生为什么低就、为什么落榜?众多考生为什么选择复读?都是在志愿填报上出了问题。事实上,很多考生都是在缺乏有效指导、没有充分准备甚至对一些基本填报原则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仓促填报的志愿,结果只能是瞎碰乱撞,听天由命,哪还谈得上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作为考生和考生家长,对填报高考志愿不重视的肯定没有,恐怕更多的人是想填好却不得要领。那么,怎样才能把志愿填好呢?

  填报高考志愿,说到底就是要把那些考生既想去而凭实力又能去上的大学科学、快捷地筛选出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估分报志愿的考生来说,应该解决好以下七大问题:

  1.要熟悉招生政策,了解高考信息

  变外行为内行,这是填报高考志愿最起码的要求。很多人连最基本的高考名词、术语都没弄明白,怎么能填好志愿?在这方面重点是要了解本省录取批次的设置、投档办法及录取程序。

  2.要学会评价招生院校的实力和办学水平。这是我们评价院校所谓“好不好”,最终决定取舍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当几所层次相近的院校同时进入我们的光圈后,怎样才能科学地比较它们,做出更切合实际、更适合自己的判断。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分析。

  先根据院校所在层次判断。从下至上依次是:专科(高职)院校、三本院校、二本院校、一本院校。就普遍情况而言,层次高的院校应该好于层次低的院校。在一本层次自下而上又可分为:非211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约95所)、985工程院校(38所)、第一批985工程院校(9所)等层次。

  其次根据院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数目判断。高等院校重点学科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在高等院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教育部于2002年审核并批准了964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分布在182所院校,其中理科791个,文科173个。实际上,学科建设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建设国内一流院校,还是建设国际知名院校,都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因此,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数目的多少是考察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二本(含)以下层次的院校,绝大多数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则可考察其拥有多少省(部)级重点学科。

  再次可参考院校排名判断。关于院校排名,目前我国官方没有,但民间有。比较著名的当数《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武书连教授。虽然到目前为止,对其评价本身以及评价结果仍褒贬不一,但它能引起社会各界和大学的激烈讨论和广泛关注本身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其排名结果可供考生择校时参考。

  此外,还可根据院校其他方面的情况判断,尤其是数量指标。比如有无研究生院;有多少硕士点、博士点;有多少教授、副教授;有多少个基地班;有多少不同级别的实验室……等等。

  3.要全面了解院校招生章程

  重点是了解院校的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的加试要求,是否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若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有无分数级差要求,若有分数级差要求级差是多大,对加分或降分投档考生的处理办法,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

  4.要准确判断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必须对全省当年各批次录取控制线进行估判,进而知道自己的线差(高出控制线多少分)是多大,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院校。要求普通考生、家长准确估判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在高考之后通过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建议考生多听听高中老师,尤其是重点高中老师的建议,因为重点高中的学苗结构更有利于这方面的判断。

  5.要科学分析招生院校往年录取数据

  目前,可供我们参考的各种期刊、图书绝大多数只是招生院校往年录取数据的简单罗列,极少有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整理。所以,我们在填报志愿之前,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的定量分析,从中找到各院校的录取规律,以便对它们今年的录取分数高低(准确地说应该是录取线差大小)、报考人数多少做出比较准确地预测。

  6.要选择恰当的报考策略

  根据考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策略是保证实现理想录取结果的关键。

  就单个志愿来说(比如一本A段的第一志愿),基本的报考策略有三种:一是风险型策略,即按照考生可能发挥的最好水平摸摸高,“拼”一下高层次院校。这样填风险极大,录取概率很低,但高风险也有可能带来高回报。二是稳妥型策略,即按照考生的基本层次或按基本层次偏下一点选择院校,确保万无一失。三是逆向思维型策略。多数考生、家长填报高考志愿的基本目的是想以较少的分数余量被自己所钟爱的大学录取,最好“贴线”录取,至少不想浪费太多的分数。而采取逆向思维型策略的考生则恰恰相反,他们所期望的结果是要使自己在院校所有被录取考生中具有相当大(或绝对)的分数优势。这些考生比较信奉中国的一句老话:“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他们一般不图院校虚名,往往更有远见、更务实,高考时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毕业以后的再发展,比如读研深造等方面。

  必须强调的是,单个志愿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但就某个录取批次及整个志愿表而言,绝对不能采取风险型策略,必须确保考生在基本层次被录取。一本层次的考生在A段可以冒点风险,B段必须填报得非常稳妥。二本以下层次的考生我建议不冒风险,力争第一志愿录取。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