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云南高考 >> 云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云南高考历史综合提升演练(八)

2017年云南高考历史综合提升演练(八)_第4页

中华考试网  2017-01-26  【

9.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

A.长期 “左”倾冒进 B.具有时代性

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缺乏连续性

0.方针、口号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方针、口号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教兴国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D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5年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于1977年5月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于1988年提出;“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按照时间排序是②①③④,D项符合题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表

时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所占的比例 70% 58% 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一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1501-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4分)

(3)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

(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曲折。

(3)国际背景: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的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6分)

(2)从材料二中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请结合三民主义的三大任务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功绩。(4分)

(4)近几年,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要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精神”?(4分)

(3)功绩:顺应世界潮流,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坚持不懈地进行民主革命斗争。

(4)两岸政党团体和社会各界应摒弃前嫌、紧密合作,携手排除外部反华势力的干扰,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两岸人民谋福祉,造福子孙后代。

1234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