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四川高考 >> 四川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20年四川高考历史强化练习及答案(2)

2020年四川高考历史强化练习及答案(2)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20-02-27  【

  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 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 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 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答案】B

  【解析】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材料认为,秦汉以后儒学吸收其它学说的精要,加以融合,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表明儒学并非完全排斥异己,故A项错误;秦汉以后,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得到丰富和更新,故B项正确;佛教在西汉末年才传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代儒学融合其它学说,而不是其主流地位的确立,故D项错误。

  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C

  【解析】

  儒家思想的形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C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3.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言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B. “独尊儒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家思想专制原则

  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木”特色

  D. 法家学说被蓝仲舒全面吸收

  【答案】B

  【解析】

  董仲舒新儒学。A不对,董仲舒新儒学吸收法家、道家等学说,但不能说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不对,董仲舒新儒学仍然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D不对,错在“全面吸收”的说法;董仲舒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进行思想统一,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符合题意。

  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

  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

  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

  【答案】D

  【解析】

  据题干可知,一方面,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是对孔子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其理论又是对孟子思想的彻底否定与颠覆,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5.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 )

  A.外儒内法的思想

  B.法术势合一的统治思想

  C.“天人合一”思想

  D.变道家的道统为封建的法统

  【答案】D

  【解析】

  据题干引文,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封建统治合理的本源,“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封建统治与天道相比,用自然界的原则来论证封建统治的合法性,

  6.董仲舒在君人南面之术上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由材料可推出董仲舒的新儒学( )

  A.把天道观念和人文主义结合

  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

  C.主张君主把修身与治国相结合

  D.是道教与儒学相融合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可得董仲舒认为君主统治之术应把道家和儒家学说相结合,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君主应把“道家的术”与“儒家的道理”相结合来统治,故选B项。

  7.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

  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体现了统治者尊重民意,以民为本,体现了儒家思想,故选C项;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错在“决定”,故A项错误;“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体现监察体系不断完善,“臻于完备”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选官标准,故D项错误。

  8.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局面正是由于“政失厥道”。这表明他( )

  A.主张遵循黄老之术

  B.反对治国尊崇儒术

  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

  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

  【答案】A

  【解析】汉文帝时期采用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恢复经济,故A项正确;“政失厥道”意即针对独尊儒术,但未提出效仿汉文帝的什么措施,故B项错误;外儒内法始于董仲舒新儒学获得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汉文帝时期尚未用儒家思想来治国,故D项错误。

  9.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 )

  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

  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C.建立了以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

  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学习科目设五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以五经为学习内容,学生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这实际上确立了儒家思想为官方统治思想,A项符合题意。根据“在长安兴办太学”可知,B项错误;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0.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这反映了汉代( )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确立了司法审判独立性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中“《尚书》”是儒家经典,“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说明当时的司法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

  11.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

  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

  D.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引用《春秋》的言论,其目的是让自己更换太子的做法显得名正言顺,《春秋》是当时儒家经典五经之一,说明当时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的工具,故选D项。

  12.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 )

  A.“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

  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

  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答案】D

  【解析】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由最初出现问题皇帝要下罪己诏,到后来出现问题皇帝将责任推卸到臣子身上,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D项。

  13.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 )

  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

  B.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

  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

  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

  【答案】B

  【解析】

  解析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而法家提倡法治和中央集权,在维护君主专制方面本质上一致,与材料中“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相符,故选B项。

  14.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 )

  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 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C. 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

  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

  【答案】D

  【解析】

  董仲舒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最后达到了移风易俗的目的,体现了其教化作用,故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

  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答案】A

  【解析】

  据题干,从“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可知秦统一文字对中国民族统一有重要影响,故选A项。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