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四川高考 >> 四川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6届四川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项强化练(30)

2016届四川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项强化练(30)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1-25  【
答:

  1.①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②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③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呼应,顺理成章。

  2.总领下文,引出描写对象——磁器口。

  3.①照应前面的“离开重庆已有三年”,并与结尾相呼应,使全文浑然一体。②领起后文对磁器口的介绍。

  4.①总结上文,照应开头。②强化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表达了无法回去的痛惜之情。

  5.选CE C项,“可见他们对‘母亲’的情感不深厚”纯属臆测,无中生有;E项,本文的语言风格应是诗意化的,不是“清浅通俗”。

  6.①引出“死亡是生命彻底的结束”的观点,强调死亡就是消失。②与下文“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形成对比。(6分)

  7.①先写人会逝去,但记忆不会消失,引出母亲的去世在作者心中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②通过追忆母亲病逝,进一步抒发丧母之痛;③提出以理性化解丧亲之痛的方法。(6分)

  8.(示例一)不能删去。用宗教故事作结,表明家家都曾有亲人去世,人人都有可能失去至亲,痛苦是人生常态,难以避免,因此要正视痛苦,用理性化解。主旨与上段作者“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鲜血”的观点吻合。并且这个故事富含哲理,寄寓深远,能给读者以深刻启示。(8分)

  (示例二)可以删去。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已经为自己找到了答案——用理性治愈丧亲之痛,宗教故事只是这一观点的一个例证而已。删去此段,文章结尾会显得简洁,也可以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情感更加鲜明。(8分)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