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四川高考 >> 四川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5四川高考语文冲刺专题训练8

2015四川高考语文冲刺专题训练8

中华考试网  2015-05-12  【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吃喝之外

  陆文夫

  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那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五十年代,我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桂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聊以充饥。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

  这家饭馆临河而筑、正确点说是店门在街上,小楼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房屋下面架空,可以系船或作船坞,是水乡小镇上常见的那种河房。店主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桂鱼,约两斤不到点。

  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

  “有酒吗?”

  “有仿绍。”

  “来两斤。”

  两斤黄酒,一条桂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我重复啖过无数次的桂鱼,可我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桂鱼,都不及三十多年前在小酒楼上吃到的那么鲜美。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和得月楼的桂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

  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找到了以后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可能是这些小食品的制作不如从前,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赚小钱,不过,此种不足还是可以想办法加以恢复或改进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点却无法恢复了。

  那时候你吃糖粥,可能是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妈妈用绣花挣来的钱替你买一碗粥,看着你站在粥摊旁吃得又香又甜,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你又饿又馋,她的眼中含着热泪。你吃的不仅是糖粥,还有慈母的爱怜、温馨的童年。

  那时候你吃豆腐花,也许是到外婆家作客的,把你当作宝贝的外婆给了一笔钱,让表姐表弟陪你去逛玄妙观,那一天你们简直是玩疯了。吃遍了玄妙观里的小摊头之后,还看了出猢狲把戏。童年的欢乐,儿时的友谊,至今还留在那一小碗豆腐花里。

  那一次你吃小馄饨,也许是正当初恋,如火的恋情使你们二位不畏冬夜的朔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那空寂无人的小巷里,无休止地弯来拐去。到夜半前后,忽见远处有一簇火光,接着又传来了卖小馄饨的竹梆子声,这才使你们想到了饿,感到了冷。那小馄饨的味道也确实鲜美,更主要的却是爱情的添加剂。如今你耄耋老矣,他乡漂泊数十年,归来重游旧地,住在一家高级宾馆里,茶饭不思,只想吃碗小馄饨。可你还是觉得宾馆里的小馄饨没有担子上的小馄饨有滋味。世界上最高明的厨师,也无法调制出那初恋的滋味。冬夜、深巷、寒风、恋火已经与那小馄饨共酿成一坛美酒,这美酒在你的心中、在心灵深处埋藏了数十年,酒是愈陈愈浓愈醇厚,也许还混和着不可名状的百般滋味。

  近几年来,饮食行业的朋友们也注意到了吃喝时的环境,但往往只是注意饭店装修,洋派、豪华、浮华甚至庸俗。也学人家服务,由服务员分菜,换一道菜换一件个人使用的餐具,像吃西餐似的。西餐每席只有三、四菜,好办。中餐每席有十几二十几道菜,每道菜都换盘子、换碟子,叮叮当当忙得不亦乐乎,吃的人好像是在看操作表演,分散了对菜肴的注意力。有一次我和几位同行去参加此种“高级”宴会,吃完了以后我问几位朋友:“今天到底吃了些什么?”一位朋友回答得好:“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

  (有删改)

  1.“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点明题旨,文章写的是吃喝之外的虚的东西;总领全文,全文内容是写饮食中虚的因素对食客的影响;引出下文“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2.文章多处描述了“味道”,请概括影响味道的几个要素,并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环境:吃喝环境会影响吃喝味道,如三十多年前小酒楼青山、碧水、白帆就餐环境下吃的桂鱼就给作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心境: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会影响心情,影响吃喝的味道,如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吃糖粥。(2分)处境(人生经历、遭际):处境不同味道不同,如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品尝小吃,味道不如从前。制作工艺不如从前。

  3.“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这句话描写了窗外的景色,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取湖面上代表性事物;运用视听结合、俯仰视角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多种描写手法;句式对称、工整,语言表达富有表现力。

  4.本文以朋友“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这句话结尾,有什么深意?请联系全文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当下追求高级宴会的行为的否定;对传统的美食文化的留恋怀念之情;对童年生活、亲人等记忆深处的情味的怀念。联系全文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木器时代

  迟子建

  ①木碗透出的茶香气使玻璃窗上的霜花融化了,这是外祖父撂在窗台上的一碗茶。外祖母坐在灶房里用木梭子织网,家族的年轻女人则用木质的梳子挽起高高的发髻。狗、猪和鸡守着它们的木质食槽吃东西。这时候我躺在木质的摇篮里咿咿呀呀地叫着,口水弄湿了脖子,还不时伸出手去拍摇篮的侧面,那上面画着荷花和鸳鸯的图案。大人们到江上去捕鱼,将捕到的鱼放到木盆里,然后回来用它炖汤,用木勺子唏溜唏溜地品尝着鲜美。

  我爬出木质摇篮上了大炕。炕沿是木质的。炕沿上放着老人们的烟袋锅,烟袋杆也是木质的。我抚摸着烟袋杆,然后仰起头看着头顶的房梁,圆木上吊着一块避邪的红布。夏天了,我刚学会走路,趔趔趄趄的步态惹得院中的小动物围观。我每一次摔倒哭泣时狗就上来用舌头舔我的泪痕,而坏蛋的鸡则趁机啄我的鞋底,因为那上面附着虫子的残尸。菜园的木栅栏像睫毛的倒影一样美丽。黄瓜、倭瓜和豆角浪漫地爬蔓时,大人们就把木杆插在垄台上,让它们张着嘴向上并且亲吻天光。傍晚的火烧云团团堆涌在西边天空时,家家户户的场院里就摆上了木桌和方凳,人们坐下来围着桌子用木筷吃饭,谈论庄稼、天气和生育。待到火烧云下去了,天色也昏暗了,蚊蚋蜂拥而来,人们就收了桌子,回屋子睡觉去。人们在梦中见到秀木在微笑中歌唱,盛着茶的木碗里有珍珠在闪闪发光。

  我看见了树,秋天的树。它们的叶子已经被风霜染成金红和鹅黄色。凋零的树叶四处飞舞着,有的去了水里,有的跑了一圈却仍然又回到树下。还有的落到了我的头顶,大概想与我枕着同一个枕头说梦话。我明白那木碗、梳子、桌椅、栅栏、摇篮等等均出自于这一棵棵树的身上。当我们需要它们时,就切断它的咽喉,使它们不再呼吸。森林里的伐木声因为人类欲望的膨胀就从来没有止息过。树本来是把自己的沧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可我们为了利用它的花纹却把它拦腰斩断,并且虚伪地数着它的年轮赞美它的无私。木纹被分裂,它失去了自身的语言和立场。

  我走在木桥上看两岸的流水。这时一队送葬的队伍过来了。人们撒着纸钱,抬着显赫的红棺材。木为人的成长作为摇篮的材料后,又为他们归隐黄土做了永恒的栖息之地。阳光照着人们平静的脸,仿佛照着一尊尊木刻。我理解的死亡就是被木器环绕着的休息。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都是这样选择了他们的归宿。当木桥因为流水天长日久的冲刷变朽时,我明白木是有血肉的。因为只有血肉才会软化。朽掉的木桥瘫在水里,流水依旧淙淙。我站在此岸,望着苍茫的彼岸,白雾使河水有了飞翔之感。朽了的木桥渐渐地幻化成藻类的植物,而流水它依旧淙淙。我忆起了琴声,父亲生前拉出的琴声。小提琴的琴身是木质的,手风琴的琴键也是木质的,它们发出或者凄艳或者热烈的声音。木是多么温和呀,它与人合奏着岁月与心灵之音。

  我们依赖着木器生长和休息,也依赖着它远行。火车道的枕木是它铺就的,在水上漂泊的船也是由它造就的。划着木船在河上行走,桨声清幽地掠过岸上的林带,我们看到树木蓊郁地生长,夕照使其仿佛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的圣殿。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人世间最迷人的风景。

  我看见披枷带锁的古人从梦中走来了。

  木被制成枷锁后使人成为囚徒。有的囚徒是冤屈的,所以那枷锁上的血泪就格外醒目。

  刀与剑的柄也是木制的,有人用它去作恶,木被痛苦地授人以柄。神人诸葛亮使木器在战争中的发挥程度绝不亚于特洛伊木马,他的木牛流马千古传唱。而那战争中所用的一切木器都已灰飞烟灭,因为战争永远成为和平的囚徒。

  人类伴随着木器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树木与人一样代代相传,所以木器时代会永远持续下去。我们把木椅放在碧绿的草地上,在阳光下小憩。我们坐在书房里把一本书从木质书架上取下来,读不朽的诗句。

  我们把最经典的画镶嵌在木框里,使这画更接近自然和完美。我们用木勺喝汤,体味生活的那一份简单和朴素。我们用木制吊灯照耀居室,使垂落的光明带着一份安详与和谐。

  所有生者的名字最终都会上了墓碑。当木质的墓碑刻上你的名字时,不朽的雨会从天而降,使你墓旁晚辈栽种的小树获得滋润。你静静地在地下听树木生长的声音吧。

  (选自《老手工·老器物》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节)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描写的木碗、木窗、木屋、木炕、木桥、木琴,乃至木质的墓碑,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木器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B.作者认为我们活在木器时代,一代又一代,而且还会延续下去,只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只因我们的灵魂拥有木一般的精神和意志。

  C.作者把树木比喻为圣殿,说树木是“人世间最迷人的风景”,表明了“木”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

  D.作者从自己身边写起,并由此生发开去,写到人们对木器的情感,人类和木器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表达了对木器给人们带来战争灾难的痛惜之情。

  E.第五段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生长和休息”是对上文的叙述、描写部分的概括与总结,“远行”则引起下文。

  【解析】 B.“只因我们的灵魂拥有木一般的精神和意志”表述不准确,D.原文说“有人用它去作恶,木被痛苦地授人以柄”,因而“表达了对木器给人们带来战争灾难的痛惜之情”表述不当。

  【答案】 BD

  6.文章第三段用一整段写“树”,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木器出自于一棵棵树,“木器”与“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作者写“树”是为了突出树以及由树造出的木器和人的密切关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树当作人来写,突出了人类对树的绝情和残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同情、赞美和对人类的批评。

  7.本文叙写的主要内容是“木器”,为何文章的标题却是“木器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器,人类伴随着木器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树木与人一样代代相传,所以木器时代会永远持续下去。以“木器时代”为题,使文章的主题表达更为明确,更有深度。“木器时代”与人的生存背景相联系,比“木器”更具有吸引力。

  8.儿童视角,指的是把儿童当成观察感知和叙述的角色,通过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以儿童的口吻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本文前三段采用的视角就是儿童视角,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富有想象力的童话王国,使文章富有童趣和感染力。在作为儿童的“我”眼光里,树木、家里的木器、动植物都有生命,都呈现出亲切的、温暖的、美好的、浪漫的姿态。如,“坏蛋的鸡则趁机啄我的鞋底”,“菜园的木栅栏像睫毛的倒影一样美丽”,“秀木在微笑中歌唱”。

  从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体会人们对树木的砍伐,显得格外残忍,格外触目惊心。如“当我们需要它们时,就切断它的咽喉,使它们不再呼吸”等,批判的力度更大。

  这个视角所展示的诗意世界与后文现实中成人世界的功利形成鲜明对比。“木被制成枷锁后使人成为囚徒”,“刀与剑的柄也是木制的,有人用它去作恶,木被痛苦地授人以柄”,是对现实世界中人们残酷伐木、利用木器实现自己欲望的批评。

  这个视角所展示的纯真、浪漫与后文的理性、深刻形成对比、补充。“这时候我躺在木质的摇篮里咿咿呀呀地叫着,口水弄湿了脖子”,“所有生者的名字最终都会上了墓碑。当木质的墓碑刻上你的名字时,不朽的雨会从天而降,使你墓旁晚辈栽种的小树获得滋润”,一单纯,一深沉,使文章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