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试题 >> 模拟试题 >> 语文模拟题 >>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训练13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训练13_第5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1-12  【

  1.【解析】选CD。C项,写父亲对春天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突出父亲一生的平凡与悲苦,而“作者对文学的价值心存怀疑,认为关于春天的诗文都是矫情虚假的,都是作家酒足饭饱的产物”,文中无所涉及。D项,文章以“春脖子长”为线索,主旨明确。“这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原则是相悖的”是错误的。

  2.【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表现手法的鉴赏。作者叙写对话,主要是构成双重对比,从对比中可以看出父亲的艰辛,从而也表达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答案】突出父亲含辛茹苦的一生,将文人诗意地栖居的热望与父亲为温饱而生活的现实构成对比,也为后面叙写父亲没有赶上今天的好日子构成对比,感伤中寄寓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3.【解析】本题考查散文结尾的作用。答题时,要结合父亲的品格来考虑;结构上,要注意与题目的照应;表现手法上要弄清“借景抒情”与“对比”。

  【答案】“苦苦菜”与“小白花”均具有浓郁的象征色彩,象征着父亲一生的平凡与悲苦。与篇尾故乡“四野春色似锦”形成对比,为父亲生不逢时不能过上半日幸福生活而感慨。借景抒情,含蓄蕴藉。照应了题目“父亲的春天”,使文章结构也显得十分完整。

  4.【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探究能力。答题时,可认同亦可反对。答认同时,要强调生存需求的重要性;反向立意一定要从“并不完全”的角度来立论。

  【答案】(示例1)认同。对于一个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来说,一件棉衣和一顿晚餐才是“雪中送炭”,自然风景的美即使能给他们带来精神愉悦,也决不能替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你看,在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女孩心中,只有面包才是最美的;在远古的农耕狩猎时代,只有“羊大”才是“美”。

  (示例2)不认同。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并不完全由生存状态所决定。比如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也能影响其审美趣味。杜甫穷困潦倒,仍能写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对大自然的美景十分欣赏的佳句。

  5.【解析】选CD。C项中说“作者对丈夫的埋怨和不解”错误,根据上下文可知,作者理解丈夫为何如此急忙的赶路,另外作者的情感应该是无奈和悔恨,并无多少责备丈夫之意。D项中说作者相信宗教原文中并无依据,烧纸钱只是为了寄托哀思。

  6.【解析】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表露着写作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显示着文章的线索、手法等。可以从结构、手法、主题等角度分析。

  【答案】①结构:本文以作者在红绿灯下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②手法:运用双关(象征)的手法写出红绿灯既是交通信号指示灯,又是人生的指示灯。③主题:点出文章的主旨,红绿灯引发了作者对人的生活方式的思考,暗示生命的速度可以张弛有度。

  7.【解析】分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在内容上,重点分析写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态度,与文章主旨有怎样的关系;在结构上,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从引出下文、总结上文、过渡照应等角度分析。

  【答案】①内容上: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闯红灯的危害,告诫世人在红绿灯前要慎重。②结构上:照应上文我对红绿灯的恐惧,引出下文红绿灯前人必须谨慎小心,也为下文丈夫发生交通事故而去世作铺垫。

  8.【解析】此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探究文本的写作意图。作者的情感变化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议论概括。对人生的启示,要注意从交通中的“红绿灯”上升到生活中的“红绿灯”和人生意义上的“红绿灯”,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答案】(1)情感变化:最开始,害怕红绿灯;在哈尔滨时,无惧红绿灯;丈夫去世后,静心对待红绿灯。(2)人生启示:①人生不能一味往前赶,可以慢些,可以欣赏路上的风景,做到张弛有度,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②我们可以适时地为自己亮起感情的红灯,提醒自己珍惜与亲人朋友的相处;③我们可以自觉地为自己亮起一盏事业的红灯,提醒自己在忙碌中别忘记了享受生活的闲适;④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健康亮起一盏红灯,提醒自己保重身体。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