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山东高考 >> 山东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山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效课时检测试卷15

2016届山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效课时检测试卷15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6-02-03  【

  一、选择题

  1.C 解析:注意时间信息“之后几十年里”。1807年后的几十年里出现银贵钱贱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银价激涨。

  2.A 解析: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均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没有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故排除B、D两项。义和团运动并未体现出“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中则有“平等的许诺”(《天朝田亩制度》中的理想天国),也有“特权的森严”(定都天京后严格的等级制度),故选择A项。

  3.B 解析:轮船招商局作为当时的中国企业,能和外商签订平等的协议,本身就是一种被认可,这说明外商不得不通过协商的方式来与其谈判,因此证明了招商局的实力。轮船招商局目的是求利,而且的确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A项错误;C项“根本”与史实不符;D项招商局的存在就是一种对抗外商的表现,而不是损害国家利益。

  4.B 解析: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企业,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新兴的阶级,故B项正确。外国资本家兴办这些企业的目的是“便于经济掠夺”,A项与“新变化”要求不符;C项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带来的客观作用;D项与“新变化”的要求不符。

  5.B 解析:由时间信息“1895年”即可判断,“钥匙”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而B项为《马关条约》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项。A项为《南京条约》的内容,C、D两项为《辛丑条约》的内容。

  6.A

  7.C 解析:根据题干“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指的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仍然战败,故在这次失败之后,进行了第二次反思,转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选C项。

  8.B 解析:由“今按法国律例,民律……凡一切子女……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可知作者利用西方近代法律来论证儒家思想的一些观点。这符合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故B项为正确答案。

  9.A 解析:材料中张謇的身份是北洋政府工商、农林两部部长,因此《实业政见宣言书》这一文件有政府施政的性质,故这足以说明当时北洋政府重视发展实业。推动了中国官办钢铁业的艰难起步的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的棉织业确有比较迅速的发展,而近代钢铁业并未有极大发展,故排除C、D两项。

  10.C 解析:从字形看,A项中有“王”,B项中有“土”,D项中有“八方”,三者都反映了王权或皇权专制体制下人们对国家的理解。C项中有“民”,这反映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思想,这是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故选C项。

  11.B 解析:胡适的主张是实用主义,从材料信息可知其对于传统存有质疑态度,而判断的依据是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胡适主张对传统东西要根据现实判断,并不是完全否定或完全肯定,故排除A、C、D三项。

  12.A 解析:傅斯年认为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B、D两项在五四运动前已在中国出现,而C项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只有A项符合“将来是社会的觉悟”,社会的觉悟应是指普通老百姓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13.D

  14.D 解析:注意本题求答的是“原因”,即归纳对近代中国的婚姻新现象、同时期拉美殖民地妇女职业的状况等现象的主要原因。联系两个地区的近代史实,可知它们都是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带来了一些西方的政治思想和生活习俗的改变,从而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生活与习俗,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不能解释婚姻自主的原因,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

  15.D 解析:中国航运在整个过程中虽有所变化,但是还没有达到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提出的对美国有益的对华政策,故B项错误。美国在这一时期处于经济危机,但是从图中1928年至1934年所占百分比基本上没有变化,所以说“形势越来越严重”不成立。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上下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抵制日本而提倡国货,这造成日本出现对华经济比例下降和中国经济比例的上升的局面,故正确答案为D项。

  16.B 解析: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材料内容与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基本一致,故1954年宪法会涉及这一内容。《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D项制定于1982年,故排除A、C、D三项。

  17.C

  18.D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高层关于军事发展路线的分歧并非不可调和,排除A项;1964年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说明张爱萍将军的主张得到实现,而此时离1956年为8年,故排除B、C两项;而从“再穷”的表述可知当时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主要障碍是经济基础薄弱。

  19.A 解析:C项是1984年出台的,它是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包括农村和城市。D项转型的过程很长,不是通过一个“以税代利”就可以实现的。B项表述过于笼统,排除。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可判断,正确答案为A项。

  20.C 解析:“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正式形成的标志,“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①④正确,②③未能体现,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2)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承认。

  (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只作出判断而未分析理由不得分)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答案2:不同意。《清帝逊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建立的政治体制来分析。第二小问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为民国政府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第(3)问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该观点可以从中华民国建立,与“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相类似。不同意该观点,可以从它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角度回答。

  22.参考答案:(1)利: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弊:限制民间手工业自由发展;助长了官场的腐败;不利于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生。

  (2)“光荣革命”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提供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材料二中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推动了材料三中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3)世界背景: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特点:从时间、经济基础、技术力量、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制度保障等方面回答。(答出3个角度即可)例如: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发展缓慢;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封建政府阻挠。(答出2点即可)

  解析:第(1)问根据手工业发展,“利”可从规模、技术、质量等方面加以归纳,“弊”可从政治腐败、国家政策限制等方面加以分析。第(2)问首先概括观点,再结合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科技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以阐释。第(3)问“世界背景”可以从根本推动力如科技革命、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特点”可以从时间、经济等角度概括。

  23.参考答案:(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影响:百家争鸣为封建政治的构建和封建国家的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秦建立后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把董仲舒糅合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只要答案可以体现“利用先秦思想治理国家”即可得分)

  (2)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

  (3)必要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个人崇拜和“左”倾思想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严重影响中国的发展。

  解析:第(1)问联系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对秦汉的影响即可,但史实要典型和有针对性。第(2)问结合文艺复兴时西欧的时代要求和文艺复兴的意义回答。第(3)问实际就是要求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的社会现实。

123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