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山东高考 >> 山东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山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效课时检测试卷3

2016届山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效课时检测试卷3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6-01-31  【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D 解析: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与题干中时间“1377年”不符,故A项错误;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有中书省和左右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根据材料信息“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实际上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怀有戒心,力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B、C两项错误。

  2.B 解析:题干反映了明代丞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制形成及发展。A项说法错误;由题干中的“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B项正确;C项“法定中央机构”的说法错误;D项“为大学士属官”说法错误。

  3.A 解析:关键信息:“朝廷的主动部分实为百官臣僚之集团而不是君主”“最后的办法仍是以人本主义调和这天授皇权,或者说是强迫的执行开明专制”。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百官臣僚在决策中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观点相悖,故B项错误;C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以人本主义调和这天授皇权”并不能说明以人文主义为思想基础,故D项错误。

  4.C 解析:据题干材料“恭拟上谕”“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等信息,可知军机处密旨或者内外大臣的奏事,都通过密封速递,迅速传达执行或者上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5.D 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的理解。观察表中数据,可知A、B两项不符合表中信息;C项与题干无关;表格数据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故选D项。

  6.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可知当时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故C项为最佳答案;A项中“奢侈品贩运”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中“垄断经营”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中“资本主义萌芽”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7.B

  8.D 解析:两则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实行严格海禁政策,故A项不正确,D项正确。根据海禁政策内容,可知B、C两项不正确。

  9.A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扩大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

  10.B 解析:材料中“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说明了要尊重民意,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主张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民主思想,故C项错误;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是在近代,故D项错误。

  11.B 解析:黄宗羲指出,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但更重要的是改变民间旧的习俗,蛊惑奢侈不革除,民众仍然不能够富裕,故黄宗羲强调了治贫需与治愚相互结合,B项正确;黄宗羲倡导工商皆本,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吏治问题,故C项错误;黄宗羲认为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但他强调的是改变民间旧习俗,故D项错误。

  12.D 解析: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但经过了文学加工不是原始资料,排除A项;盛泽镇位于江苏苏州,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问题,排除C项。《醒世恒言》是短篇小说集,故题干材料可以作为研究明代短篇小说的直接材料,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

  13.答案:(1)宰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2)材料二表明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材料三表明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4.答案:(1)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的需要)。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2)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

  (3)人民富足;社会安定。消极: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延缓了中国发展步伐。

  (4)维护封建统治。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