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山东高考 >> 山东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6届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6届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中华考试网  2015-12-22  【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孟浩然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1)这首诗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写诗人没有赶上送朋友,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心情。②点明事件和诗人的心情,从而统领全诗内容,为后面抒发思念朋友的情感张本,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情景交融。黄昏时分,朋友已走远,自己未能为朋友送行,诗人将自己对好友的眷恋和深情以及自己的孤独与寂寞融入黄昏时独自徘徊江边、望断天涯的情景之中。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 ①这首诗作于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东)刺史之任时。②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1)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南国山川之景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结尾有什么样的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联静态叙写南国山川、梁馆依旧,用“旧”字与“尚”字点出山川、馆阁虽然仍在,却已残破不堪,繁华不再。颔联、颈联则动态描摹马嘶、雉飞、叶落、野火,动静交叉,意态蹁跹。作者借“南国山川”“宋台梁馆”等景物,突出“流落”之事,形象生动感人,从侧面写出了作者深沉的流浪失落之感。

  (2)化用典故,语意双关。化用庾信思归的典故,似在诉说庾信徒然地羁留北方,在咸阳苦苦地思念着故国,没有一天不想着回来。实际上是借庾信的思念故国委婉表达了诗人自己深沉的“思归”之情、贬谪之苦。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官舍竹

  王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此诗为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松、竹、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由诗中“不随夭艳争春色”我们不由得想起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2)这两句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拂”拟人化地写出竹声的美妙情意,“侵”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创设出竹为我友、物我同趣的意境,“助”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竹影似通人性给人带来欢乐的情状。

  (3)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作者以物喻人,借竹的不媚春色、坚守节操、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孤独清高而坚贞的情怀。

  4.(2015·锦阳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闻 筝

  [明]康海[注]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注]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受牵连落职,遂狂荡不羁,郁愤终生。

  (1)诗的颔联蕴含丰富,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联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请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是表现西邻女演奏筝曲的:天上白鹤长鸣,地下水流回旋,充塞其间的又是落日的余晖、习习的秋风。颔联运用比喻、通感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诸方面,描绘了西邻女筝声所蕴含的那种孤高、凄清、深沉的音乐境界。(意思对即可)

  (2)①颈联选择“人”的反应和“物”的表现,运用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西邻女弹奏的神妙:座客们引颈谛听,天上的行云也要下来看个究竟。②尾联用疑问句,既正面写出了筝曲的凄切哀伤,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哀伤及对社会的隐忧。

  5.(2014·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典故的出处。《论语·子路、曾“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现了曾皙洒脱高雅、逍遥自在的情操。“溪边自有舞雩风”的典故就出自这一句。(2)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思想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另外,从诗歌前两句可看出黎族百姓对诗人的热情,从而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莫作”二字写出诗人虽远在天涯(海南)却不必有伤怀之感;接着运用《论语》中曾皙言志的典故,借曾皙的志向说出自己现时的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感受。

  答案 (1)《论语》

  (2)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