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山东高考 >> 山东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6届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传记类阅读

2016届山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传记类阅读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2-17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飞豹”之父陈一坚

  1982年,陈一坚被任命为国产歼击轰炸机的总设计师。当时陈一坚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和这架不知何时才能问世的歼击轰炸机紧紧捆绑在一起。

  其实,他的命运早就和歼击轰炸机联系在了一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一坚告别了宁静的生活。日本小飞机经常对中国大地进行轰炸,年幼的他与大人们一起躲在防空洞里。一位母亲带着襁褓中的婴儿,大家害怕孩子的哭声会被日本飞行员听到,这位母亲就让孩子吃奶来捂住孩子的嘴巴,结果把孩子活活闷死了。

  “晚昏犹萌顽童志,报华夏,慰我祖”,童年深埋的情感种子终于萌发成了报国的大志。报考厦门大学时,陈一坚认准了要学航空、造飞机,三个志愿都写上了航空,并且下定决心:不录取我,就换个大学再去考,直到被航空系录取!

  1981年,国家财政紧缩,军费大幅削减,“飞豹”由重点研制项目降为“量力而行”项目。经费削减、进度放慢、基建缓建,项目基本处于“下马”状态,陈一坚急了。陈一坚说,没有歼击轰炸机,海军作战时就没有了空中“保护伞”,就得捏着汗跟人打。“海军部队告诉我,如果人家跑到南沙跟我们较劲儿的话,我们就够不着了,最重要的是没有自己的飞机在空中保护,如果出现敌方飞机,我们的军舰只能被动挨打。”陈一坚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没有研制费,但是工资和办公费,纸、笔钱总还是有的,“飞豹”研制团队就这样继续调整方案、打样设计,根治原方案中的重大缺陷,坚持了约一年时间,在其他配套单位已经全部停止研制的情况下,“飞豹”设计图已经一摞摞摆在案上。

  他们的坚持,让“飞豹”的命运出现转机。1982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批复,“飞豹”重新列入国家重点型号,研发工作转入全面详细设计阶段。

  1988年,“飞豹”迎来了首次呼啸长空的机会。此后,“飞豹”又经历了长达10年的试飞,每一次惊心动魄的试飞都让它成长得更茁壮。

  1998年,“飞豹”正式列装服役,这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研制的歼击轰炸机,大大增强了我军对地对海的作战能力和远程支援能力,成为当时国产战斗机中唯一可以覆盖南中国海地区的机型,从此,中国空军掀开了更加“有所作为”的一页。

  “我只是一介书生。”陈一坚说。

  对这个书生来说,创新不是火花四射的激情迸发,而是日常的工作,“就是遇到问题不吭声,自己去学习去解决”。

  改革开放后,陈一坚赴德国参观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的前身MBB公司,看到好几柜子研制飞机的美式技术规范,翻了几本后,陈一坚被震撼了:这个规范太先进了!当时我国长期按照苏式技术规范、管理模式研制飞机,这与实现“飞豹”的设计要求有着难以想象的差距。就在这短时间的参观中,他很快领会了苏式规范和美式规范的差异。

  陈一坚团队毅然决定规范转轨。一个创新的标准树立了,之后各种困难考验接踵而来。

  选择了美式规范,飞机的设计计算能够更加精确,却非常费时,非得用计算机才行。勒紧裤腰带买来了新的设计工具却不会用,怎么办?陈一坚又发挥了善“啃”书的能力,买来许多这方面的书籍、资料,先扫盲后又自学编程。因此,“飞豹”成为了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机种之一。

  如今,已经80多岁高龄的陈一坚仍然为大飞机的发展奔波呼号,依然密切关注着新“飞豹”的研发和升级,为航空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

  第一代“飞豹”研制历经20年,而如今新“飞豹”从立项到装备部队只用了短短数载;原来飞机的机翼机身整合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今只需要几小时……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陈一坚,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清华大学毕业,从事飞机设计工作40余年。曾参加歼教­1、强­5、运­7、中国“飞豹”等十多个型号的设计和研制,是中国“飞豹”飞机的总设计师。他主持完成的60CAD/CAM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打破旧的设计规范,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他设计的“飞豹”填补了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空白。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摘自百度百科)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陈一坚是中国“飞豹”飞机的总设计师。在报考大学时,他认准了要学航空、造飞机。大学毕业后他从事飞机设计工作,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歼击轰炸机的研制上。

  B.在抗日战争时期,年幼的陈一坚与大人们为躲避日机轰炸藏在防空洞里,母亲让在襁褓中的婴儿吃奶以避免哭声引来敌机,结果孩子被活活闷死。

  C.因军费削减,“飞豹”曾基本处于“下马”状态,但陈一坚认为,海军作战如果没有歼击轰炸机,与敌人打仗时就没有把握,因此他领导的团队一直坚持研制。

  D.陈一坚领导设计的“飞豹”歼击轰炸机,填补了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空白,大大增强了我军对地对海的作战能力和远程支援能力。

  E.陈一坚去国外参观访问,发现研制飞机的美式技术规范很先进,于是他带领团队选择了美式技术规范,并自学计算机知识,使“飞豹”成为了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机种。

  解析 A项,“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歼击轰炸机的研制上”概括不全面,依据文末相关链接可知,陈一坚曾参加十多个型号的飞机的设计和研制,并不仅仅是歼击轰炸机。B项,“母亲让在襁褓中的婴儿吃奶以避免哭声引来敌机”张冠李戴,原文中所说的母亲并不是陈一坚的母亲。E项,“使‘飞豹’成为了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机种”过于绝对,原文中说“‘飞豹’成为了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机种之一”。

  答案 CD

  6.文章一开始介绍陈一坚幼时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交代了陈一坚萌发报国之志,选择学航空、造飞机的原因;(2)为后面写他情系歼击轰炸机,进行研制开发做铺垫。

  7.陈一坚为研制“飞豹”歼击轰炸机作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飞豹”由重点研制项目降为“量力而行”项目后,没有研制费,他带领研制团队继续调整方案、打样设计,根治原方案中的重大缺陷。(2)选择美式规范,设立“飞豹”歼击轰炸机的创新标准。(3)为使计算能够更加精确,买来许多这方面的书籍、资料,先扫盲后又自学编程。因此,“飞豹”成为了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机种之一。(4)已经80多岁高龄的陈一坚仍然为大飞机的发展奔波呼号,依然密切关注着新“飞豹”的研发和升级,为航空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

  8.陈一坚在科研中的执着与毅力给我们的生活或学习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当确立目标及理想后,就要付出最大的努力,这样才会有所收获。(2)要成就事业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理想能够激发我们的勇气与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力量。(4)要想有所成就,还要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答出三点即可,要言之成理)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