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青海高考 >> 青海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青海高考历史综合提升训练(二)

2017年青海高考历史综合提升训练(二)

中华考试网  2016-12-15  【

一、选择题

1.(2013无锡调研)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解析:B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日内瓦在西方,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为亚洲讲话。

2.(2013株洲一模)张同冰在《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中指出:“1952年开始大学院系调整,撤销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2年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纷纷建立,综合性大学俄文系招收人数大幅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

B.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C.受苏联大力援建中国与中苏关系密切影响

D.受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

解析:D 英语、德语、法语专业减少是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产物,俄文专业增加是“一边倒”外交政策和中苏关系密切的产物,因此,A、B、C都是材料现象的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

3.(2014黄山质检)下图为新中国一段时期内对外经济援助的有关数据。造成20世纪60年代援外支出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

B.“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果

D.与美苏交恶需打开外交新空间

解析:D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与图片中援外支出上升的信息不符,故排除。国民经济调整的是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与20世纪60年代的援外支出猛增的现象无直接关系。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交恶,中国同时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故急于打开新的外交局面,故选D。

4.(2014福州质检)某网站在“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网页上,有“西欧北美日本专题”“苏联东欧专题”“亚非专题”等栏目。其中“亚非专题(新中国建立至50年代末)”栏目下有“中印建交”“抗美援朝”“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标题。该栏目下标题还可能有(  )

A.万隆会议 B.亚太经合组织

C.中日建交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A 注意“亚非专题”后的时间限制,只有1955年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符合题意。B项成立于1989年;C项是在1972年;D项成立于2001年。材料体现了美苏两极格局下,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

5.(2013昆明模拟)有学者评价中国某一外交成就对中国的意义“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该外交成就是(  )

A.1949年中苏建交

B.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1979年中美建交

解析:C 新中国外交中具有突破性的外交事件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等,其中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是中国迎来外交转折的象征。

6.(2014福州模拟)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美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D.美国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解析:B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为改善两国关系,美国避免与中国的冲突,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不符合美国使用化学武器的事实;D项是美国根据国家利益调整外交政策的表现,不是原因。

7.(2013贵阳二模)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看到“****帝国主义”口号时,曾经表示过不满。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笑着说:“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你(尼克松)不在****之列,他(基辛格)也不在内。都****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是在暗示(  )

A.中美之间的矛盾是虚构的

B.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

C.中国在淡化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

D.中国感谢美国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C 中美之间的矛盾是现实的不是虚构的,A项错误。对于当时的中国,美国仍然是帝国主义国家,仍然威胁着中国的安全,B项错误。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是障碍而不是动力,D项错误。“放空炮”强调美国不在“****之列”意在淡化中美之间意识形态的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发展,C项正确。

8.(2014黄山质检)下表是1894~1993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单位:1950年前为百万海关两,1950年后为百万美元)。对下面表格中透露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有(  )

时间(年) 1894 1899 1917 1928 1933 1938 1950 1955 1965 1970 1980 1993

贸易额 25 44 156 334 413 238 238 - - - 4 813 27 660 ①1917~1928年中美贸易额变化受一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 ②1933~1938年中美贸易额变化原因之一是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影响着1980~1993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④1955~1970年中美之间的贸易完全中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美关系的变迁。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而美国乘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①正确。1933~1938年,日本加紧侵华,中美贸易额下降,②正确。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故双方贸易额不断上升,③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由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对封锁的政策,从而导致中美贸易额大幅度下降,但并没有完全中断,④错误。

9.(2013大同三模)1982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由此可知(  )

A.苏联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缺乏诚意

B.中国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

C.中国坚决反对苏联的攻击,中苏关系日益恶化

D.中国外交重点由意识形态转向国家利益方面

解析:A 从材料的信息看,苏联一方面攻击中国,另一方面又表达愿意改善对华关系,说明其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缺乏诚意。1982年已经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B项的错误在于“将”。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逐渐缓和,C项错误。中苏关系中任何时候外交的重点都是国家利益,D项表述错误。

10.(2014江南十校联考)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70年代联美抗苏,80年代不结盟。1994年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形成了一种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  )

①中国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由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变化可知,①②与题意相符。由“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可知,③与题意相符。由“联苏抗美……中美确定……合作伙伴关系”“联美抗苏……中俄……形成……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可知,④与题意相符。

小编推荐: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基础练习汇总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综合提升训练汇总

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综合提升测试汇总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