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江苏高考 >>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题 >> 江苏2013年高考第一轮基础训练(一)

江苏2013年高考第一轮基础训练(一)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2-09-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

“五院院士”张立纲

2008年8月12日,一位华人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悄然离去,在家人的陪伴下,72岁的老人走得安详。

刚逝去的张立纲头顶5个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在华人科学家中,能有如此骄人荣誉者,屈指可数。

按逝者遗愿,悼念者将原本用于买花的钱捐给美国圣迭戈POWAY消防局。去年加州大火,差点吞没了逝者的家,多亏消防人员冒死救火。张立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963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张立纲到了IBM,一干就是30年。

作为知名科学家,呆在IBM是很舒适的,然而,张立纲还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他曾说,虽然在美国几十年了,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该为中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1993年2月13日,张立纲来港,随即应聘担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成为胼手胝足、同创科大的干将之一。时任香港科大副校长的孔宪铎对此不吝欣赏,“他有战略眼光。”

“现在香港人选择移民国外,你却从国外来到香港,这是为什么?”香港一记者向张立纲提问。

“我就是冲着‘九七’(香港回归)回来的。”张立纲回答,“香港回归祖国大局已定,到时候到香港也就相当于到了内地,这才是我选择去香港的最根本的原因。”

一流之人吸引一流之善。随着杰出学者的联翩而来,不出数年,影响乍起,国际上视之为学界奇迹。这背后,张立纲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

科大创建初期,香港政治、社会变动不息,人员也来往不息,很多事情不好处理。吴家玮深知治校之中的艰难,“当年科大内部好多争论,张立纲都能超脱个人恩怨之上,讲公道话,这很不容易。”

张立纲出身科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但出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和副校长之后,他又决然放弃科研,全力为香港科大缔造优良的学术环境。

张立纲还放弃了带硕士、博士研究生。丁学良记得,张立纲曾告诉他,“我现在常听人家说,已经做了校长了,还带了十几个研究生。我对这种不忠实本职的人一点都不佩服,在大陆也好,美国也好,有很多校长是这样子,因为一个人很难同时做好两件事,我敢肯定他不可能做好现在的工作。”

张立纲的理想中,研究型的大学和教授治校,成为学术自由的一种方向。“研究型”,意味着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让实验室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产地。张立纲认为,既然学校不大、经费不多,就该集中资源,做能做得最好的事。这一点,吴家玮与他不谋而合。“我们一齐组织了一个小而精的委员会,请各学院收集最强的科研建议,然后严格挑选几个,拨给种子经费,让有关人员积极发挥。”事实证明,好几个精选出来的项目都做得十分出色,毫无疑问属于世界级,这些专业项目至今还都是科大的重点。

与张立纲相交二十多年的香港科大朱经武校长专程赴美吊唁,“张教授是一位广受爱戴的人物。他精力充沛,幽默隽智,魅力过人。”“他是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员,他的为人也是我们的典范。”

                                    (选自2008年9月8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8.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张立纲是一位“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员”?(6分)

                         ▲                        ▲                    

                         ▲                        ▲                   

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张立纲的人格特点。(6分)

                         ▲                        ▲                   

                         ▲                        ▲                   

1234
纠错评论责编:Su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