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江苏高考 >> 江苏高考化学模拟题 >> 2016届江苏高考化学复习与增分策略: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2016届江苏高考化学复习与增分策略: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中华考试网  2016-01-05  【

  一、选择题

  1.(2015·百校联盟领航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干燥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若火焰呈黄色,证明不含K+

  B.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若上层溶液呈橙红色,证明含有Br-

  C.向溶液中先加入新制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呈血红色,证明含有Fe2+

  D.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含有Fe3+

  解析:A项火焰呈黄色,不一定不含K+,必须用蓝色钴玻璃过滤掉黄色观察是否呈紫色,才能确定是否含有K+,故错误;B项橙红色应在下层,故错误;C项若原溶液含有Fe3+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故错误。

  答案:D

  2.(2015·北京丰台期)下列鉴别实验中,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  )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苯和己烯

  B.用水鉴别苯和四氯化碳

  C.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乙醛和乙醇

  解析:根据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判断所选鉴别试剂是否正确。甲苯和己烯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KMnO4溶液褪色,A项不合理;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可用水鉴别二者,B项合理;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乙酸乙酯与Na2CO3溶液不反应,二者混合后分层,C项合理;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时产生红色沉淀,而乙醇无此现象,因此D项也合理。

  答案:A

  3.(2015·天星第一次大联考)下列实验的试剂、装置选用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 装置 A 除去Cl2中少量的HCl、H2O 试剂a为饱和氯化钠溶液 甲 B 除去NH3中少量H2O 试剂b为无水氯化钙 乙 C 除去H2中少量CO2、H2O 的试剂b为碱石灰 乙 D 除去N2中少量的O2 足量的铜网 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重要化学实验装置的功能、常见气体的提纯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明确“被提纯气体”与“杂质气体”—分析“被提纯气体”与“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异同—根据“除杂必尽”、“被提纯气体不消耗”、“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除杂试剂—依据除杂试剂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装置。A选项正确,甲装置中饱和氯化钠溶液可除去HCl,浓硫酸可除去H2O;B选项错误,干燥管中的无水氯化钙在除去水的同时也会吸收NH3生成络合物;C选项正确,干燥管中碱石灰的成分为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可除去CO2和H2O;D选项正确,丙装置中的铜网可除去O2。

  答案:B

  4(2015·武汉二月)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起始滤液的pH=7

  B.试剂Ⅰ为Ba(NO3)2溶液

  C.步骤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除去Ba2+

  D.图示的步骤中必须要经过2次过滤操作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流程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结合流程图可知,实验过程中先将样品溶于水,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Ⅰ(BaCl2溶液),使SO生成BaSO4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Ⅱ(K2CO3溶液),以除去引入的Ba2+,过滤掉生成的BaCO3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盐酸,以除去引入的CO,最后加热蒸干Q可得纯净的KCl晶体。起始时滤液中含有K2CO3,由于CO水解而使滤液显碱性,A项错误;试剂Ⅰ不能为Ba(NO3)2溶液,否则会引入难以除去的NO,B项错误;图示中的2次过滤操作可以合并为1次,D项错误。

  答案:C

  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 方法 A 苯 苯酚 溴水 过滤 B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澄清石灰水 洗气 C 氧化铁 二氧化硅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D 乙酸乙酯 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蒸馏

  解析: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能溶于苯,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A错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B错误。氧化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硅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SiO2+2NaOH===Na2SiO3+H2O,过滤即可得到氧化铁,C正确。应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D错误。

  答案:C

  6.(2015·黑龙江绥化一模)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将Al2(SO4)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剩余固体是Al2O3

  B.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则此气体一定是SO2

  C.取少许某溶液,滴加数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另取少许原溶液,先滴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数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片刻后,再加入适量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没有银镜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解析:A项,Al2(SO4)3溶液中存在下列水解平衡:Al2(SO4)3+6H2O??2Al(OH)3+3H2SO4,由于H2SO4是难挥发性酸,加热蒸发Al2(SO4)3溶液时水解平衡不会一直向右移动,最终当溶液蒸干时,Al(OH)3和H2SO4又全部反应生成了Al2(SO4)3,因此最终剩余固体是Al2(SO4)3;B项,Cl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项,溶液中直接滴加KSCN溶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Fe3+,先滴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时溶液变红色,说明有Fe3+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Fe2+;D项,用银氨溶液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应先加碱中和水解液中的硫酸,并使溶液呈碱性,否则即使水解生成了葡萄糖,水浴加热后也没有银镜生成。

  答案:C

  7(2015·河南八市联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一份溶液成分(已知不含其他还原性离子)进行了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序号 溶液中检测出的离子组合 第一次 KCl、K2SO4、Na2CO3、NaCl 笫二次 KCl、AlCl3、Na2SO4、K2CO3 第三次 Na2SO4、KCl、K2CO3、NaCl

  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三次检测结果都正确

  B.该溶液中的阳离子无法判断

  C.为了检验SO,应先加过量稀硝酸后再滴加Ba(NO3)2,观察是否有沉淀现象

  D.为了确定是否存在CO,可以向其中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现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检验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判断能力。Al3+与CO不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第二次检测结果不正确,A项错误;因第一次、第三次检测中均有CO,阳离子均只有K+、Na+,故溶液中的阳离子可以确定,B项错误;CO也能与Ba2+结合形成沉淀,先加过量稀硝酸可排除CO的干扰,再加Ba(NO3)2来检验SO,C项正确;CaSO4也可沉淀出来,D项错误。

  答案:C

  8(2015·辽宁五校联考)某黑色粉末可能是Fe3O4或Fe3O4与FeO的混合物,为进一步确认该黑色粉末的成分,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用H2充分还原,并用干燥剂收集所得水,获得水的准确质量,进行计算

  B.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溶解于足量盐酸,加热蒸干溶液并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变,称量所得粉末质量,进行计算

  C.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用CO充分还原,在CO气流中冷却后准确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计算

  D.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与一定量铝粉混合后点燃,充分反应后冷却,准确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进行计算

  解析:本题以铁的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用H2充分还原,并用干燥剂收集所得水,获得水的准确质量,可计算出氧原子和铁原子的质量,依据铁原子和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可得到黑色粉末的成分,A项可行;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溶解于足量盐酸,加热蒸干溶液并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变,所得粉末为氧化铁,根据氧化铁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黑色粉末中铁原子的质量,从而计算出黑色粉末中氧原子的质量,依据铁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可得到黑色粉末的成分,B项可行;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黑色粉末,用CO充分还原,在CO气流中冷却后得到的固体为铁,根据铁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黑色粉末中铁原子的质量,从而计算出黑色粉末中氧原子的质量,依据铁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可得到黑色粉末的成分,C项可行;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固体,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不能得到黑色粉末的成分,D项不可行。

  答案:D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