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江苏高考 >>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开放性试题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开放性试题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1-30  【

  1.流露出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出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

  2.①执着的精神。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做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③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④依据充足,奠定丰厚的基础。《红楼梦新证》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⑤广博的学习,丰厚的积累。多领域地研习,终成大家。(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共8分。意思对即可)

  3.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4.文中第一段简单介绍了传主的基本情况,高度评价了他的地位和价值,并用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注意,有先声夺人之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加了传记的生动性。

  5.指57岁上改变画风,往大写意方向发展,追求自然精神。个人原因:不满意自己的工笔画,认为它过于形似。外在原因:陈师曾和徐悲鸿的大力鼓动让他底气十足。陈师曾认为齐白石若打破定式,往大写意方面发展,成就不可限量;和徐悲鸿的多次合作让他信心十足。

  6.丰富信息:不自惭形秽,自信;淡泊名利。

  探究一:正是因为他自信,所以在很多人都墨守成规时,他却在57岁时有胆气和心劲,改变画风。联系实际略。

  探究二:也正是因为淡泊名利,所以他能甘受寂寞,在绘画上精益求精,衰年变法。联系实际略。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