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湖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实战演练23

2016届湖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实战演练23

中华考试网  2016-03-11  【

  1.(2013·课标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其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

  答案:A

  2.(2013·安徽卷)从1950年到195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提炼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人均年龄的增长,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来看,我国教育和卫生事业有所发展。A虽然也有道理,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尚未完善,排除C。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所以排除B,选D。

  答案:D

  3.(2010·广东卷)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解析:该题考查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双百”方针是提倡科学和文化艺术多种形式健康发展的方针,D项的“三不”政策全面体现了该方针的这一特点。A、C两项在文学艺术的发展上实行单一化,不符合“双百”方针的要求;B项是党内政治思想建设问题,不符合“双百”方针的范围。

  答案:D

  4.(2010·广东文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1986年六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故选B。

  答案:B

  5.(2011·山东基本能力)“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恢复高考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B.

  C.  D.

  解析:审题关键是“出现先后排列”,解答依据是对重要史实的准确识记。是1995年,是建国初期,是1977年,是1983年。

  答案:B

  6.(2011·上海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1)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的发展成就。第(1)题第一问的信息其实已经包含在材料一中,即“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学生要明确社会帝国主义指的是苏联。第二问要结合当时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来回答。第(2)题第一问要辨别两则材料强调的重点领域,材料一明显属于政治领域,而材料二明显属于经济领域。第二问要结合不同时期国内和国际的不同形势分析原因。材料一明显属于“文革”时期的言论,材料二属于新时期的言论,这两个时期的国内国际形势明显不同。

  答案:(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7.(2013·四川卷)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材料二:

  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如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解析:本题以我国近现代中小学课程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变迁。

  第(1)问,“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可从民国建立前后社会思想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积极作用”可从国家和国民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教材的封面和目录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原因”可结合“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特色和图片内容进行归纳。

  第(3)问,联系材料与相关历史观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时代要求”,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政治上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上科学化和理性化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进行思考即可。

  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2)“文革”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任答其一即可)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