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南高考历史模拟题 >> 湖南高考历史核心考点考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

湖南高考历史核心考点考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0-20  【

  9.(2015·成都七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梁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前三个空格。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材料二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3)材料二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材料三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4)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答案] (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3)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4)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解析] (1)问中属于依据所学填写表格,根据第四栏中“军机处”属于古代中央中枢机构的信息思考,汉、唐和明代分别从 “中外朝、三省六部制以及内阁制度”的角度思考作答。

  (2)问依据所学从“内朝”和“外朝”的角度思考。“内朝”从重用身边人角度思考作答;“外朝”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角度归结答案。

  (3)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出“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的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科举制影响从“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以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的角度思考作答。

  (4)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的信息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作用”依据材料三中“‘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和材料四中“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的信息从“规范执政、防治腐败”的角度概括答案;“局限”从皇权专制下监察制度的效能低下角度思考作答。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