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南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5年湖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检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2015年湖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检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4-09  【

  1.沙鸥是代表着漂泊无依、伤感愁怨的意象,这一句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2.(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秋雨霏霏,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3.环境特点:偏远幽深(静)、高雅、温馨。形象: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山中隐者。

  4.“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突出了作者天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

  5.(1)作者笔下的“大丈夫”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荣与贵,视寻常”),致力于辅佐君王(“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心系国家和百姓(“事业光施社稷”),志存高远(“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的贤臣形象。

  (2)①用典。如“要将尧舜致君王”“荣比昔人衣锦”。前者用了“尧舜”的典故,表达大丈夫要辅助君王,使君王与尧舜比肩的理想。后者用“衣锦还乡”的典故,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

  ②类比。如“荣比昔人衣锦”一句。用当今“仕宦至卿相”的功成名就、“高车驷马”与“衣锦还乡”的古人进行类比。

  ③借代。彝鼎,指古代祭祀用的鼎、樽等礼器,词中借指史册。

  ④衬托。以卿相追求归乡之荣耀的行为反衬大丈夫志存高远,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功载史册的追求。

  ⑤对偶。如“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

  6.(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

  (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相成。“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照应。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

  (3)“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十足饶有风趣,进一步烘托了诗人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7.(1)①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志向高远。结句蕴含这样的意思: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