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20年湖北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五)

2020年湖北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五)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20-03-04  【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风

  老 海

  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东西,人们一分一秒都离不了,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大得无边无沿,却又轻得几乎没有重量。它就是空气。

  其实空气有重量,只是那重量太小,人们常常忽略不计。没有重量不能说没有力量,它的力量巨大得令人难以想象。它发怒的时候能把房屋摧毁,把大树连根拔起。它显示力量的方式是自身的快速流动。人们把流动起来的空气另起了个名字:风。

  风是空气的儿子,所以风也没有具体的形象。我们只能从它显示的力量上感受到它的存在。

  它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却也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春风像一个多情的少女,用她那暖暖的玉手抚摸着我们的脸颊,让我们感到无比舒服和惬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姑娘的温柔和美丽。

  而在夏天,它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让人怀念。在闷热难耐的夜晚,一阵凉风吹来,热得昏头涨脑的人们精神为之一振:好凉爽的风!多少钱也买不来啊!现在应该说能买来了,人们买来了电扇、空调,制造出了风,可那种人造风总会让人感到有一种污浊的化学味道,哪有室外的自然风让人感到清爽?可夏天的风也常常热得脾气暴躁,它发起火来就会一改往日的温情友好,变得像一个暴君,横扫千军如卷席,摧枯拉朽。刘亮程有句名言“风把人刮歪”,此君是用了“拟树化”的写法,实际上是风把树刮歪,因为人这时大多都已躲进了屋檐下的安全地带,而树却无可躲避。这时的风又像一个大力士,再大的树他也能把它摇得东倒西歪,甚至彻底掀翻在地。平时像女人的秀发一样的柳丝,被风像揉面团一样揉来揉去,美丽的柳丝被风扯拽成了疯妇模样。这样的风叫暴风。而在沿海地带的飓风,则像一个江洋大盗一样蛮不讲理,肆意毁坏人们辛辛苦苦建造起来的家园。

  秋风送爽。可深秋的风往往又像一个弃妇,一天比一天吹得凄凉,扫荡得黄叶满地。不过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收获的喜悦早已冲淡了秋风带来的阵阵寒意。

  冬天的风就像一个躲在暗处的搞怪者,时不时往忽视它存在的人们的脸上、手上划上一道小小的口子,或者拿一枚大头针透过单薄的衣服刺进人们的皮肤,以示惩戒。于是就有了“冷风刺骨”这个词语。

  尽管如此,我们实在不能忽视风的许多好处。除了春天它带给我们温暖、夏天它带来凉爽外,它还可以用来发电。农人们则多用它来分清谷物的糠皮和子粒。这项工作多在麦场上进行,所以我们那里叫“扬场”。“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干旱的季节里,农人们多么盼望能来一阵风,刮来一块能下雨的云。而漂亮的女人也只有在微风吹起她飘逸的秀发和掀动她的裙裾的时候,才更能显示出她的风度和风情。“风度翩翩”也是男人们为之骄傲的形容。

  近年来有一个颇不受人欢迎的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就是“沙尘暴”。它的出现把原本美丽的春天也搅得丑陋了,到处尘土飞扬。出门的人们不得不用纱巾和口罩将鼻子捂起来,以尽可能少地吸进有害物质。人们诅咒风,都是它搅起了这漫天黄沙。的确,沙尘暴是风的恶作剧。可追根溯源,还是人类作茧自缚,可恶的沙尘暴正是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乱砍滥伐造成的。地球的衣服被贪婪的人类肆意撕扯,它已冷得瑟瑟发抖,所以才派风作为使者,以沙尘暴的方式向人类发出抗议和警戒:如果人类真到了要把地球撕扯得一丝不挂的时候,那就等于人类已为自己掘好了坟墓,最终埋葬的正是人类自己。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文章写的是“风”,为什么要从“空气”写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作品结构,要注意布局谋篇的一些技巧,如线索、过渡、前后呼应等;概括作品主题,一定要有整体意识,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回答这个问题,应根据文中第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根据“风”和“空气”在整篇文章中的位置、作用及它们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去回答。

  答案 因为“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从“空气”写起,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风”的描写,同时也使读者对“风”的来源有了感性的认识。

  2.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风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文学作品的形象,往往具体生动,并能激发读者的思想情感。针对作品的形象,试题设置一般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1)形象的特点,主要考查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该形象有着怎样的个性特点和典型性;(2)形象的塑造,该形象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塑造的;(3)形象的地位和意义。考生在阅读对,要对形象的内涵和典型意义作深入的思考。本题要求考生概括风的特点,这是最基本的考查方式,也是比较容易回答的题型。答题时要根据原文全面把握风的特点,归纳整合,分条列举出来即可。

  答案 (1)风没有具体的形象,人们只能从它显示的力量上感受到它的存在;(2)风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性格;(3)风的种类繁多,不同的风对人类的影响不一样。

  3.作者在写夏天的风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加以举例说明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一方面要了解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并能够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精练,尽量用一些文学术语来表达。文中第5自然段是回答本题的有效阅读区域。

  答案 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作者将人造风与自然风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风的清爽;文中还将风比作暴君、大力士,突出其狂暴和力大无比;另外,作者又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性情,说“它发起火来就会一改往日的温情友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风的特点。

  4.联系全文,试探究“如果人类真到了要把地球撕扯得一丝不挂的时候,那就等于人类已为自己掘好了坟墓,最终埋葬的正是人类自己”一句的丰富意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在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探究能力。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一定要根据作品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或见解,在整体把握作品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

  答案 地球被人类撕扯说的是,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而是肆意地破坏生态环境,乱砍滥伐。人类的这一做法将使地球被撕扯得一丝不挂,地球上的植被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最终会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寂 寞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地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引起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鲜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那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选自《梁实秋文集》,有删改)

  5.文章第1自然段进行了哪些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描写了书斋里焚香的烟线,以及屋外院中的紫丁香,创造了一种空灵悠逸的意境。(2)形象地写出了寂寞的产生及其特点。(3)引出“寂寞”这一话题,为下文写寂寞的产生“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等内容作了铺垫。

  6.联系全文,说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2)让人进入空灵悠逸的境界,跳出尘世的渣滓,净化心灵。(3)感到自己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4)可以带给人享受。

  7.为什么作者认为寂寞“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答案 (1)现实世界里有太多的事物不时会让人败兴丧气,陷入苦恼烦躁之中。这些外界引起的感触会将人从寂寞中拉回现实。(2)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享受不到寂寞的清福。

  8.作者说“寂寞是一种清福”,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同意。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游。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