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5年高考历史必做同步训练8

2015年高考历史必做同步训练8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4-12-31  【

  7.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通过枯木怪石体现画家心中的苦闷,这符合写意画的特点。A项强调以画抒情,画中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符合题意,A项正确;B项强调绘画技艺高超,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不能体现作者的思想。

  答案 A

  8.宋代的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他们的画又被称作“残山剩水”。这反映了(  )

  A.国家分裂,战乱频仍 B.盛世经济的繁荣

  C.“三教合一”的出现 D.市民阶层兴起

  解析 画作构图不对称,墨色恬淡,被称为“残山剩水”,反映了南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的社会状况。

  答案 A

  9.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画的作者是(  )

  A.顾恺之 B.张择端

  C.吴道子 D.马远

  解析 可从“汴京”“流水游龙”可知描绘了东京的繁荣景象。就此判断该作品为《清明上河图》,其作者是北宋张择端。

  答案 B

  10.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解析 “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说明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主观认识,并不需要与客观完全一致,可以加上作者的“意”“趣”,但并非只凭主观虚构,只是说明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答案 D

  11.

  如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中螃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人画的特点。根据材料信息“画中螃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可判断该画注重写意,符合文人画的特点,C项正确。

  答案 C

  12.

  《水浒传》自诞生以来,颇受民众欢迎。很多画家都曾为其画过插图,对东亚各国的小说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图是明代刻本《水浒传》插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体现了原作者具有较强的绘画功底

  B.该图反映了明朝文人画的流行

  C.插图书迎合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喜好

  D.插图弥补了原著作内容枯燥、语言艰涩的缺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木刻版画的认识。木刻版画不需具备较强的绘画功底,也不能反映出写意性,A、B两项错误;D项与《水浒传》的内容不符;插图版的小说更能吸引人,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喜好,C项正确。

  答案 C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