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河南高考 >> 河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河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练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016届河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练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中华考试网  2015-11-30  【

  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0年是在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1918~1921年春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在物资奇缺的情况下实行配给制的分配原则,故应排除③。

  答案 B

  2.列宁曾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

  ①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借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③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 ④主张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列宁主张以商品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由此可以排除①,④明显错误,从而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3.1921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  )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期

  C.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解析 本题可以根据时间判断。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允许外资经济的存在,这也说明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 B

  4.影响下图曲线②变化的因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解析 1921~1923年期间,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时间是1918~1921年,排除A项;斯大林经济体制中的工业化开始于1925年,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7年,排除C、D两项。

  答案 B

  5.“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解析 从材料中的“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可知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利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此即让步)发展生产力,故选B项。

  答案 B

  6.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推行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列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暂时恢复资本主义发展以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

  7.西方一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须有计划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进而避免了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避免了毁灭一切人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  )A.斯大林模式

  B.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C.美国凯恩斯经济模式

  D.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该经济学家主张,通过国家制定经济目标,有计划地实施计划,会造成企业成为官府意志的奴隶,企业家缺乏自主性,剥夺了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是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批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8.在所有制问题上,列宁提出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这种经济思想表明(  )A.俄共(布)认为无需过渡即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当时俄国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绝对优势

  C.把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D.俄国国民经济恢复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俄国占有一定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应为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答案 C

  9.沈志华教授指出:“斯大林这个……经济就是由国家做主,投资搞什么就搞什么,没有市场。”这实质上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斯大林”、“国家做主”、“没有市场”等,由此判断是斯大林模式,其本质就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故选C项。A、B两项是列宁时期的;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一个表现;皆排除。

  答案 C

  10.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与图片人物有关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领导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人物主张的理解。可使用排除法,A项是列宁;B项是斯大林;D项是戈尔巴乔夫。

  答案 C

  11.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1953、1958、1963、1973、1978、1983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解析 根据题干提示苏联的工业化完成的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的工业化具有强烈的国防色彩,重工业发展特别的迅速,高度集中和计划化,故A项所给时间错误;赫鲁晓夫下台是在1964年,而且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的原因应该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是在1985年,1978年苏联的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故应排除D项;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 C

  12.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氏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A.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能够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故选C项。

  答案 C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