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河南高考 >> 河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河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练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6届河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练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1-29  【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官学”的地位做了哪些事情?并概述他的做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思想和教育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儒家思想的地位、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问,先判断出否定的态度,然后从政治、思想、阶级等方面回答。第(3)问,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答案 (1)做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

  影响: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②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④儒学教育开始制度化和官方化。⑤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⑥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背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像陈独秀这样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这股逆流。

  (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解析 第(1)问,从材料“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以及“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可以回答。第(2)问,原因要从西方与中国两个角度回答,重点从中国闭关政策造成落后的角度回答;影响是回答西方殖民侵略的影响。第(3)问,材料三展示三幅图片分别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经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

  答案 (1)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中西文化交融)。

  (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尤其是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

  影响: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共同点:均作为救国救民的武器,力求实现中国的独立与民主、富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