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贵州高考 >> 贵州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5贵州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10

2015贵州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10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5-10  【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并向巴黎推进。巴黎无产阶级表现了极大的抗战热情,约20万巴黎工人和小资产被武装起来了。新建的无产者营是抗击普鲁士侵略和实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力军。巴黎人民的组织程度也迅速提高,共同选出一个领导机构——20区中央委员会,它成为巴黎人民斗争的领导核心。……1871年3月18日,起义者开始向巴黎市中心推进,很快便占领了陆军部、警察局、市政厅和其他政府机关。……3月26日,巴黎举行了公社选举,当选的公社委员共86人。……3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和约中将关于中国北部省份山东实际变为日本殖民地的条款激怒了学生。……6月5日,北京大规模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海,有6万名工人举行了罢工,各商店随之关门,全城陷入瘫痪。首先受影响的是日属棉纺织厂,但工人罢工不久便涉及到造船、市政、印刷、烟草、运输等行业。这个中国最大工业城市为期5天的瘫痪迫使北京政权对为期一个月、僵持不下的学生抗议行动作出让步,政府作了公开道歉,释放了被捕学生,解除了3位与巴黎和会有关的官员的职务,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材料三

  “阿芙乐尔号”       井冈山会师

  (1)据材料一、二,指出巴黎市民运动与五四运动在背景、过程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市民运动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要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分析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

  答案 (1)相同:民族危机深重;无产阶级发挥主力作用。

  不同:武装斗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原因:法国工业革命完成(或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组织性强(或掌握武装);深受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2)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夺取政权。异:俄国走的是城市暴动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国情: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反动统治力量在农村较为薄弱。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联邦政府 国会(立法权) 总统(行政权) 最高法院

  (司法权)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国会可以2/3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 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1787年宪法》

  材料二 而这个政府则应当按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方式组织起来。

  苏维埃不仅把立法权和对执行法律的监督权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而且通过苏维埃全体委员把直接执行法律的职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以便逐步过渡到全体劳动居民人人来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能。 ——《列宁选集》

  材料三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维埃俄国政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代议制民主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所起的进步作用。

  答案 (1)①人民主权(民主选举产生国会议员、总统)。②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③法治(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2)代表由人民民主选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

  (3)①权力主体是人民(最高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普选产生人大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国家权力;权力广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①推动世界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②保证公民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人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③有利于政治稳定,缓和社会矛盾。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