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广东高考 >> 广东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5广东语文二轮复习对点规范训练6

2015广东语文二轮复习对点规范训练6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4-2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师事谯周①,周门人称为子贡。

  仕蜀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宪领军,为宇副贰。

  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乱者一人,百姓乃安。知刘禅降,乃率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乃归顺。于是缮甲完聚②,厉以节义,士皆用命。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或劝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加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

  泰始六年卒,追封西鄂侯,谥曰烈。

  注 ①谯周: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②完聚:离散后重新团聚。

  3.(1)阅读第3段,简述吴国攻击罗宪的主要经过。(4分)

  答:

  答案 第一次,吴国听说蜀国战败,派遣将军盛宪向西进发,假托救援的旗号,其实想袭击罗宪的军队,结果罗宪归顺了魏国。第二次,吴国又派步协出兵西征,罗宪大大地打败了他;接着,孙休非常恼怒,又派陆抗出兵协助步协攻打罗宪;罗宪坚守了一年多,最后,荆州刺史胡烈等出兵援救他,陆抗败退收兵。

  (2)阅读全文,概括罗宪的性格特点。(4分)

  答:

  答案 刚强正直、文武兼备、有勇有谋、纯厚忠诚。

  参考译文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父亲罗蒙,是蜀国的广汉太守。罗宪十三岁的时候,就擅长写文章,很早就闻名了。师从谯周,谯周的学生们称他是子贡。

  在蜀国做官,担任太子舍人、宣信校尉。曾经两次出使吴国,吴国人都称赞他。当时黄皓干预政事,大臣们大多依附他,罗宪独自耿介不从。黄皓很怨恨他,把他降职为巴东太守。当时大将军阎宇掌管巴东的军事,任命罗宪为领军,做阎宇的副手。

  魏国征伐蜀国时,朝廷召阎宇西还救援,罗宪守永安城。等到成都失陷,永安城中也骚动起来,防守江边的官员都弃城逃走,罗宪斩了作乱的一个人,百姓才安定下来。(后来)得知刘禅投降,就率领他所统领的部下集会在都亭三天(进行吊念)。吴国听说蜀国败了,派遣将军盛宪西上出兵,对外打着救援的旗号,实际上想攻打罗宪。罗宪说:“本朝倾覆灭亡,吴国作为唇齿相依的邻国,不体恤我国的国难,却想趁机获利,我们宁可投降魏国!”因此归顺魏国。于是整顿士兵,完整集中,用大节和仁义激励他们,士兵都作战拼命。等到钟会、邓艾死了,原来蜀国的百座城池失去统领,吴国又派步协西征,罗宪大败步协的军队。吴国皇帝孙休大怒,又派遣陆抗帮助步协。罗宪拒守一年多,救援的军队一直没来,城中人民患上疾病瘟疫的超过一半。有人劝他向南逃到,或者向北逃到上庸,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罗宪说:“作为人民的主宰,百姓都指望着你,既然不能保全他们,事情紧了又抛弃他们,这样的事情君子不会做的。就在这里结束我自己的性命罢了。”赶上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了他,陆抗退兵。魏国加封他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让他持有符节,代理武陵太守。

  泰始六年去世,追封为西鄂侯,谥号是“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大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徵。”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注 穵(wā)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4.传主宋仪望是怎样为官的?请简要概括。(5分)

  答:

  答案 ①体恤民情,注意教化;②不畏权贵,坚守正义;③积极建言,富有远见;④造福地方,未雨绸缪;⑤不阿谀奉迎,荐贤举能。

  参考译文

  宋仪望,字望之,是江西吉安永丰人。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被派到吴县任知县。当地百姓把白粮运到京城(供宫廷和百官用),却往往因此而家道破败。宋仪望就命令每个粮区各自分出一些公共田地,根据百姓的徭役情况分给他们田地来赡养家人。他禁止火葬,创建子游祠,建立书院,惠及民生的政绩非常显著。后来被朝廷征召,得到了御史的官职。他弹劾大将军仇鸾仗着讨伐贼寇而自以为是,他的这个奏疏被皇帝放在手里不处理。以后,他又写了条陈,针对当时的政务讲了十二种策略。在河东巡察盐务时,他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的军饷通道,说:“此河发源于金龙池下,与多条水路相通,向东流一千余里,直入卢沟桥。这中间只有大同卜村有比较密的石障,宣府黑龙湾的石崖比较险峻,但是不过五十里,水浅的地方也不过二三尺,疏通凿理十分容易。以前的大同巡抚侯钺曾经乘小艇到怀来,经过卜村、黑龙湾,平安行船没遇到危险。又从怀来逆流而上,载了三十石米,运到古定河,足以便利漕运,适合征运粮草。”当时正在实行挖河运粮的办法,三十石粮食到达京城往往只剩下一石了。宋仪望的奏疏一到,皇帝就让大臣们商议。兵部尚书聂豹说:“河道挖成了,不但可以做漕道,还能制约敌人的骑兵。”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说:“做这件事路途太远,徭役太重。”于是就作罢了。

  宋仪望不久探望母亲回来。入朝后,状告胡宗宪、阮鹗奸贪,阮鹗被抓。这二人都是严嵩的心腹,严嵩因此很不高兴。等到仪望受命督察三殿门建设工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私下让人送钱给他,嘱咐一定要参与工程事宜,仪望坚决不同意。工程竣工后,作为奖掖,他被提升为大理右寺丞。严世蕃想以此为功讨点感激,仪望请求马上回去,并无什么谢意,严世蕃更加恼怒。此时正赶上天灾考察京官,欧阳必进迁职吏部,仪望于是整日闲坐,无所事事,就被贬到夷陵作判官。严嵩失势后,仪望升任霸州兵备佥事。他请求到涿州管治,取消了马户逋税。后又升任大名兵备副使,改任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击破倭寇,之后据此上陈加强海防建设事宜。皇帝下诏同意他的请示。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想罢免仪望,考功郎刘一儒力挺仪望,于是降官二级,补任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任相理政,欣赏仪望的才能,升任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府等地。他曾上奏,减轻所属郡地的灾赋。当时来自海上的威胁比较小,文武百官不愿意打仗,仪望就与副使王叔果加强战备建设。后来倭寇果然来了,他就在黑水洋组织防御,战果很大,因此升任右副都御史。之前有被洗雪冤情的建文帝所属大臣,仪望就创建了表忠祠,在南京祭祀他们。宋代的忠臣杨邦,是仪望的同乡,葬于江宁,年数久了坟茔渐渐湮没,仪望就为他加固墓葬,把他的事迹记载在家族宗祠祀典里。以前的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都不为张居正所喜欢,仪望(却)在朝廷上举荐他们,后来张居正渐渐失去了对仪望的信任。万历四年,被调整任南京大理卿。转年又改任北京,后被弹劾罢官归乡。

  宋仪望少年时师从聂豹,私下里很欣赏王守仁,又曾经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一起游学。王守仁命终祭祀的时候,宋仪望帮了不少忙。宋仪望被罢官后在家居住,数年后去世。

123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