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甘肃高考 >> 甘肃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甘肃高考历史专项练习试题(二)

2017年甘肃高考历史专项练习试题(二)_第5页

中华考试网  2017-03-21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王制》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康熙嘉兴府志》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手工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简述其出现的原因。(10分)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试题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从交通条件、商业保障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根据基础知识可从夜市与草市的发展、柜坊的出现等现象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可从商业市镇的数量、密度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可从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等角度作答。第(4)问从国家统一、政府政策、交通条件、利润刺激等角度概括即可。

【答案】(1)状况: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

(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交通发达、店肆众多)。新变化:出现夜市;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3)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

(4)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

4.(2016·南通调研)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

(世界=100) 人均GDP

(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8分)

【试题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和“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等关键信息概括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可以得出农产品的商品化,“北方省份所产棉花……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等信息可以得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成为合法通货”可以得出白银的促进作用;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的思想和文学特点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的图表“占世界GDP份额”一栏,比较得出经济总量领先于西欧,“人均GDP”一栏,比较得出人均GDP落后于西欧;第二小问,结合明清GDP的总量优势与人均劣势进行评析。

【答案】(1)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出现。

(2)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促进作用。影响:传统儒学受到冲击批判;小说创作蓬勃发展。

(3)态势:经济总量领先于西欧,但人均GDP落后于西欧。认识:明清时期农业文明高度发展;相对于西欧工业文明的日益兴起,明清社会经济出现迟滞。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