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复习辅导 >> 历史辅导 >> 2014年高考历史文化常识:阴阳五行

2014年高考历史文化常识:阴阳五行

中华考试网  2014-01-23  【

  【阴阳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 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例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D

  【例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A

  【解析】这两道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阴阳问题。古代地名中的“阴” “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日之所照曰阳”,因为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河流因位于地平面以下,太阳能照射到的是其北面。故“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如衡阳、江阴等。

  【例3】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D

  【解析】根据阴阳学说,向日面为阳,背日面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形西北高,向东南渐低,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的南面、河床的北岸都是向阳的,故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山的北面、河床的南岸都是背日面,为阴。另外,由于地势的缘故,我国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北干、南湿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例4】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②基督教教义③道教的《太平经》④朱熹的理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基督教是外来宗教,其教义与阴阳五行学说无关,②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结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主张,改造儒学,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朱熹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从理学(主要是阴阳五行说)出发的。

纠错评论责编:abcwuli1234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