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复习辅导 >> 地理辅导 >> 2012高考地理答题要点(15)

2012高考地理答题要点(15)

中华考试网  2011-12-15  【
问题地理专题
  1.农业问题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2。工业问题
  ①废气:矿物燃料燃烧 →CO2→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燃烧 → SO2、NOX→酸雨;冰箱和空调大量使用致冷剂 →氯氟烃→破坏臭氧层 ②废水:污染水源、土壤、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 ③废渣: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 3。工程建设问题 ①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②水库: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③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 ④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4。旅游活动问题: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5。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②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表植被稀少;c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
  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纠错评论责编:dengt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