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提升试题及答案(13)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提升试题及答案(13)_第5页

中华考试网  2019-03-21  【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A 5.A 6.A 7.C 8.A 9.B 10.C 11.A 12.B 13.D 14.B 15.D 16.A 17.C 18.D 19.B 20.B 21.C 22.B 23.D 24.B 25.C 26.A 27.A 28.C 29.B 30.B 31.C 32.C 33.D 34.C 35.A 36.B 37.B 38.A 39.C 40.A 41.C 42.C 43.D 44.B 45.B 46.C 47.D 48.C 49.C 50.B

  二、材料解析题

  51.评分要点;(1)条件: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丝织、冶铁技术领先;张骞沟通西域;两汉政府保护交通的畅通。

  (2)地区:向东达朝鲜、日本;向西达中亚、西亚、大秦;向南到越南地区、马来半岛、印尼列岛、缅甸;向西南到印度半岛。(4分,“向南……”答出两地即可给1分)

  (3)特点:与亚洲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中国开始吸取佛教等外来文化;汉代文化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4 分。如写出“交流通过陆路、海路进行”可加1分,总分不超过12分。)

  52.①在南宋时台湾与大陆就有了隶属关系。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台湾正式归属中央。

  ②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作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国列强对台湾的侵占。

  ③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④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但被历史所证明,而且也为世界所公认。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有着深厚的骨肉情义。

  53.①实心求贤,巩固明朝政权。科举录用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②八股取士

  ③徇私舞弊严重

  ④明初注重选择有能力的人才。后来,八股取士和科场舞弊不能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主要原因有:学校教育体现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八股取士只能培养和选拔顺从皇帝的忠实奴仆;科举成为士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加上统治集团的内部腐败,致使舞弊成风

  1.

  三、问答题

  54.①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实现国家的统一以发展封建经济。他们不仅需要巩固对奴隶制的胜利,严刑镇压人民反抗,也需要建立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实行法治以及主张严刑镇压人民的反抗的主张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上述要求和社会现实,顺应了历史向统一发展的趋势。

  ② 秦以法治国,排斥儒学,结果“法治”过度而亡。汉初批判地继承发展了秦治国思想,一方面“削藩”解决王国问题,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政”,加强了集权,繁荣了经济。封建制至西汉基本稳定,激进的法家思想已不适应巩固封建制的需要。董仲舒正是适应西汉统治者建立集权统治巩固封建制的需要,提出了新儒家思想,主张“大一统”。

  ③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明朝统治者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宦官专权,君 主专制主义统治日益腐朽,渐趋衰落。同时,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这些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也必然会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这就出现了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反封建和要求民主的思想。

  ④ 影响:韩非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主张,有利于封建制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秦统一后被秦始皇采纳,成为秦治国的主导思想;而且建立起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一直沿袭两千多年。 董仲舒的主张适应西汉统治的需要,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后期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是对维系封建专制制度根基的正统思想--孔孟之道提出了挑战,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5.隋唐时期:为选拔人才,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唐朝时使它进一步完善。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使统治者可以进一步笼络士人,同时它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唐朝的学校制度完备。

  明清时期:明朝和清朝前期,为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科举制演变为八股取士制度。它使读书人只知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作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同时它使学校的教育也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特点。八股取士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西学的高潮,新式学堂不断出现,废除科举制的呼声不断高涨,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形势的压力,制订了新学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科举制的废除并不能挽救清王朝的灭亡。

  56.两种思想主张截然相反,前者认为农为本,工商为末,应重本抑末:后者认为工商皆本,对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应该保护。两种思想虽然截然相反,但在当时都有积极意义。

  西汉初期,经过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民社会极度贫困,当时社会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发展生产,这时,贾谊提出重本抑末的主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

  明末清初,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当时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传统观念严重阻碍它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冲破这种阻碍。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正是反映了这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57.(1)相同点:

  ①都是少数民族统治着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②少数民族统治者吸收汉族地主阶级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③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④重视对民族问题的管理,都实行不同程度的民族压迫。

  (2)原因:

  ①中华民族是几千年来各民族间不断融合发展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整体。

  ②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元、清的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民族关系及政策。

  ④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为先进民族的发达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文化所同化。这是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58.持续长久的原因:①东汉以来,豪强地主以及与之有历史渊源关系的士族地主势力的恶性发展,成为分裂割据的阶级基础和历史根源;②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矛盾尖锐复杂也是造成分裂割据的重要因素;③北方虽是经济重心,但遭战争破坏严重,一时缺乏统一的人力物力。南方社会虽相对稳定,但腐朽政权不思北伐,南北呈均势状态。

  完成统一的因素:①南北经济继续恢复发展,南北经济联系加强,这不仅为完成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②这一时

  期,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为实现统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北方北周灭掉北齐,实现统一,隋朝建立以后,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力量超过了南方腐朽的陈政权;④广大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结束分裂割据。

  影响:统一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治,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

  热点资讯:2019年高考重点考察内容 2019年高考大纲(全科)

  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试题(100讲)

  2019年高考数学备考试题及答案(40套)

  2019年高考英语备考试题及答案汇总(110套)

  高考满分作文系列(25篇)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