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提升试题及答案(3)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提升试题及答案(3)

中华考试网  2019-03-08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卷2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 .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2.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戈绵(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3.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贸易场所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

  4.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拉动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

  A.商业专卖 B.闭关锁国 C.开埠通商 D.实业救国

  5.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此观点得出是基于

  A.摆脱了斯大林体系的束缚       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

  C.“发达社会主 义”的建成       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及其《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将于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卡塔尔举行,各国政要将进一步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性行动方案,大力推行“绿色经济”。其实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西周律法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唐律》中更是划出禁伐区和禁猎区等。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

  B.立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C.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手段

  D.重视生态平衡自古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7.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

  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

  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

  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A.近代前期的经济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阅读下列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图甲、乙)

  图甲 图乙

  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大炼钢铁使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 B.轻工业发展呈下降趋势

  C.一战期间重工业比轻工业发展快 D.有效政策使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

  9.有人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反对特区的非议很多,有人还发来一本《租界的由来》的小册子,似乎办特区就会办成租界、殖民地。”对“租界”和“特区”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的被迫开放

  B.特区是新中国主动开放的表现、

  C.两者的目的都是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D.两者性质不同

  10.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

  11.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12.“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禽及白雉诸特,颇以加祠……皆至泰山而然后去。”《史记》中关于汉武帝封禅的这段记载反映了

  A.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完全实现 B.儒学偏离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C.儒学始终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 D.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形成

  13.《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14. 下列引文可以作为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的是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

  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

  D.“讲候惟得农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15.《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的作者钱乘旦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钱乘旦认为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C.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16.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术语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1234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