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9年高考语文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十五)

2019年高考语文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十五)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9-01-23  【

  18.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文意衔接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

  B.老同志的辛勤哺育和无私教习,让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80后”们快速成长为学校工作的生力军,这真是“雏风清于老凤声”啊!

  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大片区域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 “雏凤清于老凤声”出自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诗意为雏凤的鸣声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清圆。现往往用来表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哲理。文句意只是表明“80后”们的快速成长,而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答案 B

  19.阅读文天祥的《念奴娇》,依次填入下面甲、乙两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解析 本词词牌名为“念奴娇”,因此可以联系学过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来判断,根据“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原则,苏词与之对应的两句分别是“卷起千堆雪”“强虏灰飞烟灭”,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是D。

  答案 D

  20.(2016·南京调研)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诮燕》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风雨池塘斗颉颃,春来秋去一生忙。

  ________________,辛苦营巢傍屋梁。

  A.君怜我处频迎语 B.一生巧计输黄雀

  C.世间多少宽闲境 D.燕子不知人意思

  解析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用排除法,就本题而言,对选项中诗句情感的把握非常重要,从标题看,本诗对燕是嘲讽的,可先排除无嘲讽之意的选项。A项,写燕子的善解人意,不合诗境。B项,有嘲讽之意,但“一生”一词与上句重复,不符合作诗的规律。D项,“燕子不知人意思”,意为燕子不了解“我”的内心,抒写的是闺怨,不合诗境。

  答案 C

  2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山行留客》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________________,入云深处亦沾衣。

  A.桃花尽日随流水 B.请君细看风流意

  C.纵使晴明无雨色 D.春草青青万里馀

  解析 诗歌的后两句是写春天的山中潮润,虽是晴明天气,也会沾湿行人衣服。A项,写桃花溪水,不切题。B项,不合逻辑,“风流意”不能“沾衣”。D项,不是山中之境,音韵也不合。(注:《山行留客》作者是唐代张旭。诗人的朋友来访,因为天气转阴而打算归去,诗人热情地挽留。此即这首七绝的内容。留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诗人写得别有情趣。他没有用一般的客套话来挽留来客,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山中气候的特点,挽留客人,打消客人的去意。)

  答案 C

  22.下面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句序已打乱,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②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③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④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A.③②①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解析 本诗描写在秋夜月满时,故人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做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尾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考生可依律诗结构及诗作内容,按“起承转合”的格式分析作答。

  答案 A

  23.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孟宾于《公子行》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________________,骄骢踏烂麦青青。

  A.绣岭宫前鹤发翁 B.半夜火来知有敌

  C.美人首饰侯王印 D.不识农夫辛苦力

  解析 本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通读所给诗歌的三句诗可知,这首诗说的是纨绔子弟的浮华生活,揭露了他们在春游中纵马踏坏了麦苗的恶劣行为。考生了解了这些,再通读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D

  2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画菊》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________________,何曾吹落北风中

  A.空余残蕊抱枝干 B.宁可抱香枝上老

  C.簇簇新妆阵阵香 D.宁可枝头抱香死

  解析 根据诗歌的意境,前两句是写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现了诗人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而“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更符合诗境。故排除B,选D。

  答案 D

  2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________________,梨花满地不开门。

  A.今夜偏知春气暖 B.寂寞空庭春欲晚

  C.火透波穿不计春 D.不愁日暮还家错

  解析 先看内容,这首诗题为“春怨”,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失宠的宫女在夕阳将落的黄昏伫立在纱窗之侧久久地凝视着西天,一行行热泪滑落留痕的哀怨情景。标题中的“怨”字是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氛围,诗中的环境描写更是增添了这种哀怨之情。据此,可以排除A项和D项。再根据绝句的“押韵”“平仄”知识来对剩下的两项进行排查:绝句中的第三句的末尾一字不押韵且为仄声,二、三句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据此可以排除C项。

  答案 B

  26.(2016·苏州调研)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行即兴》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________________,春山一路鸟空啼。

  A.如随啼鸟识花情 B.芳树无人花自落

  C.虫声新透绿窗纱 D.遥看火号连营赤

  解析 A项说到鸟啼,而诗歌最后一句也说到鸟啼,明显有重复,所以排除A项;本诗题的“春行即兴”,写的是春天,而C项写的是夏天,所以排除C项;D项写的是战场上的情景,和本诗的风格不符,所以排除D项。考生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B

  27.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  )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________________。

  A.一身将影向潇湘 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D.数帆带雨烟中落

  解析 根据我们所学的《虞美人》(李煜)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排除A、D两项,C项,“一江明月”与词中上句“明朝酒醒”相矛盾,故排除。B项,“一船”与“大江流”相对应,“离恨”与“行人”相呼应。

  答案 B

  28.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王安石《初夏即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________________,绿阴幽草胜花时。

  A.莫道闻时总惆怅 B.水晶帘动微风起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晴日暖风生麦气

  解析 根据诗的题目和全诗的情感、意境可知,只有D项合适。A项,“总惆怅”与全诗的情感不相符。B项,写的是房中之景,而题干所给三句诗写的都是野外之景。C项,“卷地风”写的是秋景或冬景,与题目中的“初夏”不符。

  答案 D

  29.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望湖楼晚景》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________________,电光时掣紫金蛇。

  A.青枝满地花狼藉 B.雨过潮平江海碧

  C.犹是晓晴风露下 D.楼前回望水连天

  解析 A项显然与全诗壮美的意境不合;C项中的“晓”与标题中的“晚”不合;D项最具干扰性,但相比较而言,“潮”“江”“海”等意象更大气磅礴,更符合诗的意境,此外,从平仄来看,第三句最后一个字选仄声字为宜。

  答案 B

  30.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登城》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________________,一片江南水墨图。

  A.浅深山色高低树 B.行春车马闹如烟

  C.桃杏满村春似锦 D.柳阴亭午正风凉

  解析 从诗的标题与其他三句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写的是登城所见的城外之景。从第一句看,应是写雨中之景,所以应排除B项与D项。从最后一句看,诗人所见之景,如同水墨画,水墨画的特点是有深浅浓淡的变化,所以,从意境看,应排除C项。而“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如一幅水墨画,故选A项。

  答案 A

  3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答案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来选择诗句。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说读书的作用。三项均不恰当

  32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雪,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便想,东坡自是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案C

  33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②④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语段借灰色与其他色彩的关系来阐明灰色理论与多彩生活的关系。②阐述灰色对其他色彩的依存,内容上紧承首句,且有关联词“也只有”与首句中的“只有”照应,因此先排②;②是⑤的原因,根据“因此”判断⑤紧承②;①的“这世界”紧承⑤“多彩的世界”而来;在指出了世界多彩的特点后,④③阐述灰色理论与多彩世界的依存关系,根据“正因为”和“也正因为”判断④应该在③前面

  3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

  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来选择诗句。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说读书的作用。三项均不恰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表面上,诗与散文的分别似乎很容易认出,但是如果仔细推敲, , 。 , , ,这不是易事,但也不是研究诗学者所能避免的。

  ①说明诗是什么,散文是什么②从历史经验看③寻常所认出的分别都不免因有例外而生出的问题④要了解诗与散文的分别,是无异于要给诗和散文下定义⑤从亚里士多德起,这问题曾引起许多辩论

  A. ③⑤②④① B.③②⑤①④ C.④①③⑤② D. ④①②③⑤

  从逻辑关系看(,④后应为①,③应在开头,因为“寻常所认出的”与前文“很容易认出”

  是对应的逻辑关系)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