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四)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四)

中华考试网  2018-03-16  【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四)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②。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③。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或赋予)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认为好,其回答与之语意相近即可;如果认为不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4分)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对比,(2分)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2分)(回答与之语意相近即可)

  【2】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3题。(9分)

  破阵子·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1.词的题目中应该填入的一个字是 (某一季节),作者晏殊是 派的代表词。(2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3.联系作品上、下阕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0字,4分)

  【参考答案】

  1.(2分) 春 婉约派。

  2.(3分)(D)

  3.(4分)答题要点:描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女伴巧笑以及斗草输赢游戏等,勾画出明媚、欢快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一改传统诗词中伤春惜时的老套。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8分)

  蝉 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云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í):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

  1.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诗,从题材看都是□□诗。(2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蝉》中“居高”、“声远”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

  B.《蝉》中作者以蝉自比,表明自己确实有出众的才华,流露出清高自信之情。

  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3.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写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2分)近体 咏物

  2.(3分)D

  3.(3分)《蝉》中的“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在狱咏蝉》中“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对写蝉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说说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

  1.人们在龙王庙前敲锣打鼓,鼓乐齐鸣,举行祭祀仪式,以讨得龙王欢心,祈盼上天普降甘霖。

  2.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农民心急如焚地求雨和达官贵人悠哉观赏歌舞的场景并置,一方是心焦求雨以解决旱灾,一方是唯恐下雨咽了管弦,寄寓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达官贵人的愤怒。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 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 (5分)

  2、分析诗人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5分)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①牛羊归巷;②野老候童;③野鸡唤伴;④蚕儿造窝;⑤农夫絮语(1点1分)

  2.(6分)前面写了那么多“归”,实际上都是反衬。(2分)以人(动物)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2分)。诗人借此以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心情(2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分)

  (2)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2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淡远超逸的心境。(2分,意思相近即可)

  (2)(6分)(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1分);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分);(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1分);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2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 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4分)

  (2)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归自南阳  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1)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

  (2)诗的尾联富有艺术感染力,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颈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他乡);颔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4分,每层1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想象丰富,表达巧妙(1分)。作者不直接说风尘仆仆,旅途艰辛,而是用拟人的手法(1分)说风尘恋客,扑向旅人衣裳,(1分)。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1分)富有艺术感染力。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2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分)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2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4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4分)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2、(4分)①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1分)和所感(1分),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1分)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1分)②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1分)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2分)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1分)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