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7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7

中华考试网  2018-03-12  【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7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行列。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现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日边清梦断”指诗人白日梦断,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日不可回,愁苦无限。

  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E.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11分)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E、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4、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6.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7.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8.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①,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②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②慵:懒。

  9.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

  B.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之情溢于言表。

  C.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D.“几曾着眼看侯王”句是这首词的点晴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

  E.这首词语言含蓄蕴藉,风格诙谐风趣,想象力丰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10.从诗歌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诗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长安秋夜

  罗隐①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②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铩羽而归。②欹:倾斜,歪向一边。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达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暗含后悔之意。

  B.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的冷遇与打击。

  C.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景,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在长安秋夜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E.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12. 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3.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首联对句紧承上句继续在写杜鹃鸟,仍然未写到杜鹃花,它传达出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能留下遗恨的悲情,缠绵感人。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14.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署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莫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E.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一些语句成为成语。

  16. 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E. 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18. 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本题两小题,11分)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20.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十一、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21~22题。

  潭州

  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①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湘泪浅深滋竹色”,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E.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等四个历史人物,含蓄深致地表达了情感。典故的运用使诗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2.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