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政治模拟题 >> 2018年高考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5

2018年高考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5

中华考试网  2018-02-14  【

2018年高考政治精选试题及答案5

  1.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该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缺乏科学依据,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正确认识了心与理的关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

  【解析】“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该观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正确。

  2.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虚拟环境,通过虚拟现实显示器为人们提供沉浸体验;增强现实技术则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等叠加到现实环境中,通过增强现实显示器来丰富人们的现实感。根据描述,两种技术的区别是(  )

  A.是否发挥意识的创造性

  B.是否看到真实环境

  C.是否有虚拟信息的存在

  D.是否以现实为基础

  B

  【解析】通过特定的显示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看到的是虚拟环境,增强现实技术让人们看到的是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结合。

  3.阿尔法围棋( AlphaGo)作为谷歌开发的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日前以4∶1总比分击败韩国棋手李世石,引发热议。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认为,电脑战胜人类只是时间问题。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说,我们面对新生事物要放宽眼界,毕竟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是机器学不会的。材料表明(  )

  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工智能将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最终取代人类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和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对人工智能的不同认识说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①符合题意;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人类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④符合题意,②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4.新型石墨烯超级电池,具有体积轻、不易燃、低成本、量产容易等特点。将其用作电动车电池,可实现充电7秒钟,行驶35公里的效果。“超级电池”还可广泛应用于现有混合电动汽车等设备。“超级电池”的成功研制说明(  )

  ①只有反映事物本质的意识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为事物具有自在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④人能够将观念中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5.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至此,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所有预言被一一验证。几百年来,天文学的发现主要用电磁光谱的测量,这次人类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到引力波,首次聆听“宇宙”,开启了探索宇宙的一个新窗口。这告诉我们(  )

  ①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类揭示宇宙之谜的重要条件 ③认识工具的发展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发展 ④实践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不一定是可靠的,排除。引力波的发现是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的结果,②说法正确,应选。人类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到引力波,体现了认识工具的发展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发展,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6.新西兰一家园艺研究所研究发现,水果成熟时会释放挥发性的化合物,而且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其浓度也会有所变化。研究人员正是根据水果这一特性,制成了一种能“感知”水果是否成熟的标签。当水果成熟时,标签通过感知其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而变换颜色。新西兰发明感知水果成熟度的变色标签纸的出现说明(  )

  ①感知水果成熟度变色标签纸的产生是人脑的机能 ②实践创新的发展使得人类认识对象和范围的日趋广阔

  ③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让我们能动认识世界 ④人类发明感知水果成熟度变色标签纸源于意识的自主选择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感知水果成熟度变色标签纸的产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故排除。从“研究人员正是根据水果这一特性,制成了一种能‘感知’水果是否成熟的标签”可以看出,②③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④说法错误,人类发明感知水果成熟度变色标签纸源于实践。

  7.有人认为“宇宙不仅是有限的,而且正处在不断的膨胀之中”。相反,也有人认为“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对这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B.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二者都承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两种观点证明真理没有客观性

  B

  【解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而不是歪曲的反映,A说法错误,B说法符合题意。C说法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真理,故排除D。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8.在巴黎气候大会的会场餐厅买咖啡,若将所用塑料杯退回,可拿回一欧元;所有办公室和会议室的文件箱和垃圾桶都由可回收的硬纸板制成;会场外的“风力发电树”为会场的路灯以及部分周围设施提供电力。巴黎气候大会主办方的这些设计体现了(  )

  A.绿色环保的价值观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B.环保理念不仅要宣传,更要付诸行动

  C.人们的创意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

  D.绿色理念源于人们社会生活的细节

  B

  9.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A. 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B

  【解析】材料中“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强调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B符合题意;认识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实践的提高,A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发挥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C错误;D与题意无关,排除。

  10.在医学领域,一种革命悄然而至。长期以来以“心死亡”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取代。“脑死亡”不再仅是一种理念,而是已经有了首次实践。当然,其中必然伴随着争议,但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从哲学上看,“脑死亡”取代“心死亡”成为判断死亡的标准表明(  )

  ①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②没有实践的检验就不会有正确认识的产生 ③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A

  11.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  )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这是真理,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②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③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该题选A。

  12.微波炉的发明源自于美国工程师斯宾塞的一个偶然发现。一天,他在针对战争用的雷达磁电管做实验时,一块巧克力棒粘在了短裤上。他注意到,当运行磁控管时,裤子上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他研究发现,这是人肉眼看不见的辐射光线所致。在此启发下,他发明了微波炉。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科学发明常常是善于利用事物间固有联系的必然结果

  ②科学认识的获得总离不开人类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活动

  ③偶然的科学发现往往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④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类能够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C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严峻形势,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在试点实施的过程遇冷,有些地区的生育率不但未升反而持续出现负增长。该政策经过反复论证并不断调整,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注重人口技能、质量的增长。这将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调整蕴含的哲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从我国人口变化的严峻形势出发,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答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亦可)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指导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指导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 更注重人口综合素质,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③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既顺应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又注重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对真理的认识。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过程中遇冷并不断调整。⑥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还注重人口技能和质量,证明了这一点。

  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调整蕴含的哲理,题目类型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学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既包括辩证唯物论,也包括认识论的内容。学生结合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分别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反作用、真理、实践决定认识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阳明是明代大思想家,其心学集儒、释、道之大成。王阳明立下了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综观王阳明的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乃其总纲和终极指归。心学认为的知,指知识、信念,主张通过实践和领会才能实现其价值。道德修养和实践行动方面要将知和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所以知与行必然是一个过程。

  通过实践后形成的主观信念具有多样化,主体是实践过程中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挑选既有利于自己的实践行动,又不违背社会规律的准则作为信念的内涵,将知善知恶、为善去恶付诸于行动之中,这就是致良知之学。应用致良知之学,在社会行为中为善去恶,在知行合一中充分开启、扩充、运用正能量。

  今天,弘扬社会主义友善精神,需要继承心学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

  (1)弘扬社会主义友善精神,需要继承王阳明心学“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为什么心学的知行合一必然是一个开启、扩充、运用正能量的过程。

  (1)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和思维。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道德修养。②传统思想是历史积淀中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心学的合理思想对现今人们核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会有深刻影响,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继承王阳明心学精华思想,有助于文化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2)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知善恶,将原则与灵活性结合,选择既有利于自己实践又符合社会规律的结果,开启、扩充、运用正能量。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其心学主张通过实践过程将善恶认知和道德实践知行结合,在社会行为中为善去恶,达到开启、扩充、运用正能量。③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认识受主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约,在知行合一中,形成的信念经过判断、选择,区分善恶,开启、扩充、运用正能量。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