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8年高考历史精选练习及答案(6)

2018年高考历史精选练习及答案(6)

中华考试网  2018-02-14  【

2018年高考历史精选练习及答案(6)

  1.(新课标卷一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考点】唐代三教合一潮流

  【解析】“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2.(新课标卷一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

  3.(新课标二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4.(2014年海南高考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试题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 ”说 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A属于道家思想;B材料中没有提及;C属于儒家思想。均不符合题意。

  5.(2014年海南高考2)“礼之所去,刑之所职,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试题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6.(北京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

  图8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试题考点】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离骚》)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地图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地图中的④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楚国,该地区产生了屈原的作品《离骚》,故本题选择D。图中①是燕国,②是齐国,③是秦国。

  7.(江苏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从题干信息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而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即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这是对民本思想的背离,故本题应选B。

  8.(上海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西汉儒学的官方化,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试题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ABD三项与史实不符,答案选C。

  9.(上海12)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旨在考查考生识记基础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课本可知,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从题干倡导“仁义礼智”可判断是儒家,从提到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进一步判断出是孟子,BCD三项与题干不符,答案选A。

  10.(上海1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 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意在考查考生根据题干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解析】从题干可知司马迁著史乃为完成其父遗志,排除D项;司马迁阅读藏书、实地

  探访、搜集遗闻等是为了考证史料真伪,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故排除AC两项,答案选

  B。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