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8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及答案(10)

2018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及答案(10)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7-09-23  【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

  全面理解材料,或从材料的一个角度出发,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

  1.B.(【解析】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考了多音字、前后鼻音和声调变化等。B均读è。A.“附和”的“和”读hè;其余读huò。C. “矜持”的“矜”读jīn。其余读“jīng”。D.“骂骂咧咧”的“咧”读liě;其余读liè)

  2.C.(【解析】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A.毛遂自荐:比喻自己举荐自己担任某种职务,或承担某一任务。B.猝不及防:突然地来不及防备。C.睚眦必报: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属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D.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3.D.

  二、

  4.C  “质”应解为“抵押”

  5.B B项第一个“其”为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二个是代词,“它的”。A项的“以”都是介词“把”。C项都是介词“跟、和”。D项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6.D  都是宾语前置句

  7.A  侯可是把剩下的钱分给了其他同举者。不是“回来后”,而是在京城。

  8.(1)翻译。

  ①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

  ②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

  (2)断句。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

  9. (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诗歌赏析】

  题解《新雷》:“千红万紫安排着”,说明事物具备了变化的内在根据,但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新雷”,这种变化也不可能实现。此诗通过对新雷的呼唤,生动地阐明了外因对于事物变化的重要作用。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同出一理。

  注释:①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象征春天的莅临。古人认为雷是动生万物的。《易经•说卦》:“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尔雅义疏•释天》引《说文》云:“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此诗题当取其义。

  ②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一作区区)也。”无言却有情:古人以为天虽无言,但能潜运万物。《论语•阳货》:“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每于:常常在。 ③此二句言:“造物”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新雷》诗写的是迎春的情景。“造物”就是大自然。大自然虽然不言,但是是有感情的。这不,冬寒尚未退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都已准备就绪,只待春雷一声,就会竞相开放。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初中学过,此略。

  10.(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清沙白鸟飞回。

  (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三、

  11.CD (【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从文章最后一段看,C项相对应在原文的表述是“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或革命期”,并不是“出现在社会的剧变期和革命期”;D项说的是“文化转型过程”的性质,不是对“文化转型”本身的说明。A项和B项从第一段可以找出来,是正确的。E项是根据第三段中的句子“在总的文化冲突…而引起的质变”概括出来的,正是对“文化转型”的解释)

  12.AB(【解析】考查归纳内容要点。从文章最后一段看,A项相对应在原文的表述是“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或革命期”,而不是“各个发展阶段”;B项相对应在原文的表述是“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不是“相对独立的”。)

  13.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

  14.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或快或慢甚至经历生死的变化。

  四、

  (一)文学类文本

  15.(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

  (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

  (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

  (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

  或: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16.(5分)

  (1)农民的居住地。(2)诗意与温馨。(3)愁苦与艰苦。(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17.(6分)

  (1)作者的情感态度:

  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

  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2)略

  (二)实用类文本

  15.其一,他是是当今中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发明的原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让记录中文变得这么“节省”成本、变得这么便捷。其二,他坚持真理,热衷于揭露学术界的骗局和陷阱。

  16.恰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王选的贡献是“用少数、有限的编码信息来记录一个复杂的汉字或图片”,突出了他的巨大功绩。

  17.能自圆自说即可。答案示例:(1)我认为不能删去这部分。因为这个部分交待了受访者与王选的关系,说明何院士非常了解王选,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也丰富了王选的形象。

  (2)我认为应该删去这部分。因为本文介绍的是王选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因此这个关于他业余爱好的部分可以删去,否则会喧宾夺主。

  五、

  18.示例:A句:耸入云霄的泰山 具体而微的小丘

  B句:博学倜傥的诗人 一丝不苟的学者

  解析:两个比喻喻体要从某个角度构成对比关系,并可通过对比展示差异。

  19.示例:切莫贪图方便贻害环境(或:小小塑料袋,环保大问题)。

  20.示例:(1)快乐是云雾般自由的想象,是开心的山泉般跳动的音符,是小鸟在春天里婉转的歌唱,是钟子期的心有灵犀的倾听。

  (2)忧愁是秋纱帐般迷蒙的雾,是离人悲痛伤感的眼神,是想象中阻隔牛郎织女的天河,是倾听《二泉映月》时布满泪痕的面庞。

  解析:要求主题突出,场景合情合理,内容连贯,语言生动,字数20至30字之间。

  六、

  21.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

  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要有一点突出者,就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从第2个起计,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白天默默地背诵,夜晚就关上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张养浩被选拔任命为堂邑县尹。上任后首先拆毁了滥设的祠庙30多所。免除曾经做过盗贼的人初一、十五参见县尹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老百姓,因为饥寒所逼迫,不得已而做了盗贼。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盗贼们感动得哭了。他们互相告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党羽凶恶残暴,为害百姓,人民无法忍受这种痛苦,原先的县尹没有一个敢于追查的。张养浩来到后,将李虎及其党羽都依法处治,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立即将奏疏放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 “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皇帝特地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便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的穷人,登车上路,遇到饥饿的人便救济他们,遇到死人便加以埋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老百姓拿着钞票出来买粮,(钞票)稍微有些不清便不能用,到府库去兑换,那些狡猾的官吏存心骗人,换十贯钱他们给五贯,许多天得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艰难。于是张养浩便检查府库中文字清楚可以检验的钞票,在钞票的背后都加盖官印,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粮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于是官吏不敢再舞弊了。张养浩又带领富人拿出粮食。张养浩听说民间有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人,他为此大为悲痛,拿出自己个人的钱接济那个人。

  张养浩到任四个月,没有在家里住过,只在衙门里歇宿,一天到晚没有稍微的懈怠。于是卧病不起,去世时六十岁。陕西人像失去了父母一样伤心。

123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