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中华考试网  2017-05-15  【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缀段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胡适曾在评价《儒林外史》时对“缀段性叙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影视传媒领域广受青睐,一些中外电视系列剧具有明显的“缀段性叙事”特点。

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缀段性叙事”曾被指有“致命弱点”。不少学者以西方小说的结构标准,借用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结构布局的论述,采论证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缺乏“结构”意识,认为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就在于叙事作品的“缀段性”。殊不知,和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的叙事结构自有其特点。西方叙事观强调一以贯之的整体性,强调叙事的“头、身、尾”相统一,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但中国叙事传统,自先秦的史传文学始,重心就在于以人物为中心搭建的空间结构,并且外在的结构形式往往和内在的精神紧密相联。

到了现代影视大行其道的时代,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恰成了对当今电视系列剧叙事优点的阐述。西方学者关注到的当代系列叙事的特征和要素,早在中国明清长篇叙事作品中就有所体现。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的“巧合”,勾勒出的是中国传统叙事在经历“西学东渐”遭遇“迷茫”后,又在当代与世界的接轨,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蓬勃的生命力。这恰恰反映出一种“必然”:在全球化、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整理和挖掘,它将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事实上,中国传统叙事原本即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没有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能够直接拿来套用在中国叙事作品上。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更是如此,它看似体系性不强,实则形散神聚,在貌似随意、自由的评点中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凸显了评论者的主体意识和情感,更着重于阅读的同感与共鸣。明清评点派对具体作品的点评和各种批注与其说是对其他阅读者的一种指导,不如说更像是评点家在阅读上的一种个人体验和交流期待,这和时下流行的弹幕与微信点赞等网络评点在形式上不无相通,可谓是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

当前,各种新媒介平台的搭建或设置,可以使读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直接进行交流。可以在作品留言区留言,可以在论坛发帖跟帖,可以在微博畅所欲言,可以开启弹幕想说就说,可以在微信中尽情点赞评论……然而,多元化和便捷化的同时,也使占主体的大众评点趋向于快餐化。因此,就文学作品而言,网络上的大众评点未必真正发挥了批评的功能。很多时候,具体评点内容的简单化甚至口水化、粗俗化,似乎只能反映出被评点对象是否受大众欢迎及其程度。文学阅读不应该完全由商业利润来做主,文学批评也应该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在经典的流传和推送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卢普玲《中国传统叙事与批评的当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缀段性叙事”是中国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这种叙事方式创作的长篇小说往往由一段一段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这些故事拆分后可以独立成篇。

B.“缀段性叙事”虽然广受青睐,但其弱点也很突出,导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缺陷。

C.西方叙事观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而中国的叙事传统则注重空间结构,作品的外部结构形式与内在精神联系紧密。

D.虽然有不少学者质疑中国传统的“缀段性叙事”,但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巧合”的事实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学东渐”之风的兴起,为中国传统叙事合理借鉴西方叙事观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使得中国传统叙事在当代顺利实现了与世界的接轨。

B.在评论中国叙事作品时,无法直接套用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叙事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

C.明清评点派用点评和批注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阅读体验和交流期待,这与当下流行的网络评点有相通之处,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

D.以大众评点为主体的网络评点借助新媒介的技术平台而异军突起,当代批评方式更加多元和便捷,但与此同时,网络评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电视系列剧可以借鉴长篇章回小说的“缀段性”结构,即总体上由相对固定的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而每一集的故事则相对独立、完整。

B.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之所以可以用来阐述当今许多电视系列剧的叙事特色,是因为这些电视系列剧体现出“缀段性叙事”的特征。

C.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在审美情趣上与西方文论有很大的不同,评论者在评点中不仅体现出主体意识和情感,而且更注重表达阅读同感和共鸣。

D.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网络上的大众评点不可能真正实现批评的功能,因此,不能把在网络上是否受欢迎作为衡量作品价值高低的唯一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

(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因素,而他的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E.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

D.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6.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1234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